為了平衡節日期間過多攝入的油脂,很多人在節后大量進食燕麥、玉米、芹菜、韭菜等粗纖維食品。其實,如果春節期間因大量進食油膩食物導致了胃腸不適,那么節后大量進食這些食品,則會進一步加重胃腸不適。
其實,從節日的大魚大肉一下改為以素為主,會造成新一輪的營養失衡,特別是動物食品里富含的B族維生素、微量元素以及優質蛋白、必需氨基酸等,會因此攝入不足。因此,粗細搭配以粗為主是佳方式。
果蔬+喝水 與輕度運動結合
節日飯菜油膩偏多,大部分人難免會出現脂肪攝入過高現象。利用兩三天時間,減少精制米面、糖果、甜點等攝入,強迫自己多喝茶水,可加快胃腸道新陳代謝,減輕大量肉類食物和酒對肝臟的危害。
想調整節日失衡的消化功能,餐后一至兩小時后食用水果是不錯的方法;此外,銀花、菊花,加點蜜棗煲水喝,不但香甜可口,還能平衡消化功能。
對于節日之后的腸胃滯脹,可適當多吃水果、粗糧、綠色蔬菜和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保證清淡的飲食。經常步行、慢跑、做體操、伸展等,做一些能使心跳加快、出汗的運動。腸胃功能較弱的人則可通過食療來改善。
我們應該糾正節后飲食養胃的兩大誤區:
誤區1:節后應大量進食燕麥、玉米、芹菜、韭菜等,以平衡節日期間過多攝入的油脂
如果春節期間因大量進食油膩食物導致胃腸不適,那么,節后大量進食燕麥、玉米、芹菜、韭菜等,則會進一步加重胃腸不適。因為這些食物富含膳食纖維,并且含有相當數量的不可溶性粗纖維,一方面會延緩胃排空,造成腹脹、早飽、噯氣、消化不良、食欲降低等癥狀,甚至還可能影響下一餐的進食,使節日期間一直“過度勞累”的腸道雪上加霜。另一方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部分常量和微量元素、特別是鈣、鐵、鋅等元素的吸收。
誤區2:節后飲食“以素為主”
“以素為主”的膳食會造成新一輪營養失衡,特別是動物食品里富含的B族維生素、部分微量元素、優質蛋白、必需脂肪酸等攝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