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臍眼和腸子相通嗎?肚臍發炎會不會引起腸道感染?
“從肉眼上看,肚臍與腸道是不通的,是個死胡同。其實,肚臍上有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它們與周圍的組織是相連的。如果肚臍發炎,炎癥因子會沿著靜脈血管,影響身體其他部位,甚至會引起敗血癥。”專家說。
看來,小時候媽媽不允許我們摳肚臍是有道理的。
“肚臍上的細菌,對人體沒有傷害。從一定程度上說,我們還是不要太注意肚臍。太注意了,就會不自覺地去摳。”專家說。
肚臍的形狀與健康狀況相關?
在網絡上,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從肚臍的形狀,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健康——
如果肚臍向上延長,幾乎成為一個頂端向上的三角形。這種人,應多留意胃、膽囊胰臟的健康狀況;相反,如果是向下延長的人,應注意預防胃下垂、便秘、慢性腸胃疾病及婦科疾病。
健康的肚臍眼形狀是正圓形的。如果是女性表示她身體健康,卵巢功能良好;男性則表示精力充沛、血壓正常,五臟六腑都很健康。
聽到這個說法,醫生笑了:“我在教科書上、工作過程中,從來沒有聽說過。看來,我太孤陋寡聞了。”
醫生則說:“這是不可能的。我國古代一直講男女授受不親,女性的肚臍不會輕易暴露在外面,望聞問切,主要也是望臉,望膚色,是不會研究到肚臍上的。”
為什么人的肚臍會有不同的形狀?
“肚臍是臍帶脫落后留下的疤痕。每個人的疤痕形狀不一樣,這很正常,就像手磕破了,傷口愈合后,會留下形狀不一的疤痕一樣。”專家說。
“在病理的狀態下,肚臍如果凸出的話,多半與腸道脹氣、疝氣,或者有腹水相關。”王選錠教授說。
不過,對于正常人,肚臍的形狀沒有多大的參考價值。肚臍的形狀有時候與人體皮下脂肪的多少有關,胖的人自然凹一點,瘦的人自然會往外凸一點。
人出生后肚臍還有用嗎?
除了小時候的好奇,很少有人會在意肚臍的存在。
在中醫學里,肚臍卻大有用處,是個能夠防病治病的地方,是惟一人們能看得到、摸得到的穴位——神闕。
醫生說:“通過神闕穴治療內病是中醫外療法中的一種,用途非常廣泛,可用來治療腹痛、腹瀉、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多種疾病。”
中醫認為,神闕穴及經絡內聯十二經脈、五臟六腑。灸神闕穴,具有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回陽固托的功效,補虛的效果非常好,尤其適用于那些脾胃虛寒的人。
“針灸學開展的新療法——腹針,也是以神闕穴為中心的。”專家說,腹針療法可以治療過敏性鼻炎、痛風、哮喘、失眠、痛經、閉經、月經不調、子宮肌瘤、肩周炎、偏頭痛等各種伴有疼痛癥狀的疾病。
在西醫里,有一種療法,叫透皮吸收,就需要肚臍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