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部保健的方法
浴足養生
浴足與通常的洗腳相似,但不盡相同。開始時水不宜過多,浸過腳趾即可,水溫在40~50℃。浸泡一會兒后,再逐漸加水至踝關節以上,水溫保持在60℃左右。
同時兩腳不停地活動或相互搓動,以促進水的流動。每次持續20~30分鐘,以身上感到微熱炎上。若用冷熱水交替浴足,還可收到治療頭痛、失眠、心絞痛、鼻炎支氣管炎、足扭痛等效果。
曬腳強體
早晨或傍晚脫掉鞋襪,將兩腳心朝向太陽曬20~30分鐘,專家稱之為腳心日光浴。
此法的妙處在于讓陽光中的紫外線直射腳心,促進全身代謝,加快血液循環,提升內臟器官的活力,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此法對佝僂病、鼻炎、貧血、低血壓等疾病有較好的療效。
摩腳美容
面部皮膚疾患一部分是由病原微生物所致,如扁平疣、毛囊炎、癤瘡等,其余大多與人體內環境的失調及系統的功能紊亂有關,如痤瘡、黃褐斑、濕疹等。
研究表明,利用足反射的全足按摩美容法,可以通過神經——體液調節及局部器官、組織、細胞的自動調節,使機體內環境達到平衡,收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具體做法是每次先將全足按摩3~5遍,再有針對性地按摩,如痤瘡多按摩足外側的孵巢(睪丸)反射區;黃褐斑可按摩右側足底的腦垂體、甲狀腺、腎上腺、生殖腺等反射區,濕疹則按摩足背部的面部、胸部淋巴腺等反射區。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30~40分鐘。
動趾健胃
日本醫學家近研究發現,經常活動腳趾可以健胃。經絡理論認為,胃的經絡通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胃經的原穴也在腳趾的關節部位,故腳的二趾、三趾粗壯有彈性。另外,胃腸功能強的人,站立時腳趾抓地也很牢固。
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妨經常鍛煉腳趾。每天抽出一點時間,練習用二趾和三趾夾東西,或在坐、臥時有意識地活動腳趾,持之以恒,胃腸功能就會逐漸增強。
捶腳健身
用一根捧捶輕輕捶擊腳心,每次50~100下,使之產生酸、麻、熱、脹的感覺,左右腳各做一遍。通過捶擊來刺激腳底神經末梢,促進血液循環,可收到健身防病之效。
晃腳解乏
取仰臥位,兩腳抬起懸空,然后搖晃兩腳,后像蹬自行車那樣有節奏地轉動,每次做5~6分鐘。此法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解除疲乏感。
搓腳舒筋
脫掉鞋,把一個網球大小的球狀物頂在腳心,來回滾動一兩分鐘,這樣能夠幫助你防止足弓抽筋或者過度疲勞。
結語:腳底連接著許多的經路,直接反應了人的身體狀況,足部硬實寬大的人,身體都是很健康的哦,因此在生活中要做一些腳部保健,并時刻關注自己足部的情況,以便及早的判斷自身的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