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老掉牙的禍首
世界衛生組織的老年人口腔健康目標——“8020”,即80歲的老人至少應有20顆不松動的“功能牙”。
一、細菌侵蝕造成“水土流失”
偶遇報社一位老同志,他一張嘴,發現右上邊有顆牙比較長,原來是這顆牙快掉了。這顆牙像這樣漸漸脫離牙床,像門簾似的掛著,已經有一兩年的時間。
牙為什么會漸漸地脫離牙床而掉落
原因是牙周組織被細菌產生的毒素“溶解”,與牙齒分離開了。
聚集于牙垢、牙菌斑、牙石“溫床”上而孳生的細菌,分解食物殘渣,釋放毒素。牙齦容易受到細菌毒素的侵蝕,產生炎癥,并逐漸蔓延到牙根、牙槽骨。細菌在牙槽骨中生長繁殖,新陳代謝,破壞毛細血管,阻斷營養供給,降低成骨細胞活性,終導致牙槽骨萎縮、骨質流失,牙床降低、牙齒根基變淺、牙齒變長。
小樹因水土流失,樹根暴露會倒塌;牙齒如果因牙周組織逐漸萎縮,牙根漸漸暴露,自然會松動而脫落。
二、“不良因素”促進“水土流失”
細菌感染引起的牙周病,是掉牙的直接病因,但是很多“全身因素”可以影響牙周組織破壞的嚴重程度和修復能力。
1.營養不良是高危因素
中老年人,是患牙周病的高危人群,原因是成年人腦垂體某些生長激素分泌的減少或停止,會導致口腔及牙齦對于維生素C的吸收出現嚴重障礙,造成牙齦的營養不良,發生牙齦萎縮生理退化現象。
其它原因造成的營養不良,也是高危因素,因為合理的營養可促進牙周結締組織的代謝和生理性修復。其中維生素C可調節牙周組織的營養,有利于牙周炎的康復。
2.青春期、更年期是高危期
牙周炎的患者“下丘腦-垂體-靶腺”不同環節、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亂,說明牙周炎與內分泌關系密切。
人在青春期、更年期,婦女在月經期、妊娠期,內分泌水平產生較大改變,造成口腔營養失衡,是牙周病特別是牙齦炎發生的高危期。
3.壓力、悲傷是不良刺激
有位女士說,一天她晚上加班到很晚,早上起來,牙疼得厲害。自此落下病根,以后一加班,一感到壓力大,牙就會疼。
科學家發現,牙周病與壓力、悲傷、焦慮等心理問題存在密切聯系。原因是,人們在受到較大壓力的時候,會釋放出一種皮質醇激素,這種激素水平的升高,會增加牙齦和腭骨受到細菌毒素破壞的速度,引起牙周疾病,或加重病情,也就是說,牙周病癥狀也是人體對于長期精神壓力的一種應激反應。
強迫癥、抑郁、焦慮、人際關系敏感、敵對等心理因素,都是精神壓力的一種情緒反應,都與牙周病關系密切。
老百姓中流傳著受涼了、累著了、著急了都會上火牙疼。所謂上火牙疼,其實就是你的口腔內存在的牙周病的慢性病灶,在壓力、受涼等作用下發作了。
4.牙周病是糖尿病并發癥
有位糖尿病患者反復出現牙齦紅腫、疼痛、出血癥狀,且久治不愈。
國際糖尿病組織已將牙周病列為糖尿病并發癥之一。原因是糖尿病引起糖代謝紊亂,導致機體組織,包括牙周軟組織抵抗力下降,使寄生于口腔的細菌大量繁殖,促進牙周組織形成牙菌斑和感染發生。
5.胖子容易掉牙
有位周先生,中年發福,而且喜歡吸煙,50多歲正當壯年時,牙齒已斷掉了6個。
這位周先生的體型較為肥胖。日本專家調查發現,如果考慮到年齡和吸煙習慣等因素,男性肥胖者患牙周病的比例比正常體重者高出49%。
口腔微生物學家研究證實,肥胖或超重可能增加人們患牙周病的幾率,原因可能是“肥胖會降低免疫系統抵抗細菌的能力,使免疫系統變得遲鈍”。
6.煙民容易掉牙
吸煙,是引起牙周疾病的不利促進因素之一。因為煙草燃燒的熱和積聚的煙垢,對牙齦是不良刺激,而牙面出現煙焦油沉積物,更促進牙菌斑和牙石量的增多,按那位周先生自己的話說,他的牙根處和牙齒縫里長滿了“珊瑚礁”(牙石)。
另外,血液病及遺傳性疾病等患者都是高危人群。
總結:以上就是今天小編介紹和大家的養生常識對于牙齒可以告訴我們的一些癥狀大家現在都了解了吧。健康重要,身體是自己的我們平時就應該做個生活的細心者,及時關注我們的身體健康狀況。希望今天的介紹能給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