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處皆存有神,即各部位本來的良好功能。為發揮自身各部位之神的作用,故:“養神者,外養全體之神以合氣”為基本法則。就是各部位之神,即各部位的良好功能作用,要動靜變化合內氣之動靜變化一致,才符合基本要求。
在練習吐氣開聲貫氣法時,要將柔行氣和剛落點的全部動作過程的節奏再放緩慢一些,謂之遲。這樣,才能使身體內外各部位的良好功能達到步調一致的效果。這須要認真仔細的體認,才能做的到的。這就是“遲則運其神”的練法之精義。
含
指吐氣開聲貫氣法的修練不要外形的剛爆,內氣呆緩斷隔,要和平得中,且存且養且固。內外兼濟,具溫柔之氣,和緩中銳鋒,含蓄著攻防招法的靈則通神,玄微入妙,變化莫測之機,轉展無窮之勢。
此正“含以招其妙”的精義,即達到攻防招法的實施,能 “變化無形又無窮,不疾而速得真宰”之用。此“含”字法之妙的精義。含則蓄變之用。
活
習拳練藝有了一定法則,規矩的習慣以后,就要求“活”。此“活”字就是有規矩而脫規矩,又不離規矩,乃自成規矩的修練準則及其過程的方法。即各種攻防拳勢的有定不定,不定而定的靈活運用的功夫能力。
此“活”字首先體現在“心活”上,而“心活”是有憑據的。所以在上面“舒、緩、遲、含”的基礎上又提出了以“活”為法則的 “吐氣開聲貫氣”練習的方法。
短
短以應其變,即短打勝長拳之短。動作短小則靈巧,靈巧易入身跌人。時間快亦是短,此乃因動作短小就近而用。故能時間快,發勁動作短小,時間就快,亦謂之短。數項內容之短,就形成了短以應其變的功夫內容。
故在練習“吐氣開聲貫氣法”時,亦要專項修練動作短小的攻防招法,不能只是放長擊遠的單項練習,亦要有貼身靠打的練習,這才是“短”字的精義。
講解太極中的丹田
1.抱丹田
練這一功法的時候,可以是早上空氣清新的時候,然后身體自然的站好。
左足向左開一步,與肩同寬,平行而立,身體微下蹬,膝稍彎曲,頭直目正,身端氣靜,松肩垂時,十指分開,手心向內置與腹前,兩手相抱若抱球狀。
此時要身體似站非站,似坐非坐,面部似笑非笑,意守丹田部位。隨意呼吸,莫令耳聞。這樣站立一段時間后,再做下一動作。
2.轉丹田
身體站直,然后左腳向右邊跨一步,丹田中要充滿意念。
然后以意領氣,以丹田為圓中心,自左向右轉36下,吸一口氣咽下。再從右向左轉36圈,再吸一口氣咽下。是為轉丹田。
3.晃丹田
立正站定,左腳向左開一步,與肩同寬,全身放松,用腰部帶動,自左向右作圓形晃動。但要意守丹田,以丹田為圓中心。
先隨意呼吸,然后再由左向右作圓周晃動,當身體晃動時,先向左半周吸氣,吸氣時舌頂上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