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皮:焯水并冷卻后的牛肉,用手去掉表面的筋皮好撕。
煮湯: 鍋中放清水,大約與牛肉持平,如果牛肉過了涼水,則直接涼水下鍋,如果牛肉沒過涼水,則待水開后放入剛剛焯好的牛肉,總之,牛肉與水要保持相同的溫度,不再放其他的調料,就是清水煮。
軟爛: 牛肉遇鹽類物質后,蛋白質會凝固,過早放入鹽類調料,會導致牛肉不易軟爛,所以什么調料也不放。
狀態:牛肉入鍋后,大火煮5-10分鐘,然后改微火,要求沸而不騰,大約1小時,期間勤翻動牛肉,使之受熱均勻。
涼制:用清水煮制1小時的牛肉,要從鍋中取出,晾涼。大約1小時。這樣的牛肉,不易切碎。鍋中的清水繼續保留,一會要倒入醬湯,進行醬牛肉。
醬湯:如果需要牛肉更好的上色,可炒一些糖色隨同醬湯一同倒入鍋中,糖色的炒法如下:鍋中放少油,500克肉放入10-15克(1湯匙)白糖,炒制冒大煙后,端鍋離火,倒入一手勺料酒即可,然后再兌入其它調料。按以下比例放入調料:以500克牛肉為例:放入生抽20克(大約2湯匙),10克黃豆醬(大約1湯匙),白糖20克(大約1湯匙),鹽5克(大約1茶匙),雞精蔥姜適量。
香料:粉末狀的燉肉十三香或五香粉容易入味,比例是:500克牛肉:,大約1茶匙,也可參照調料的使用說明。
醬制:將新制做的醬湯,倒入清湯中。燒開后,放入已經晾涼的牛肉。一般真正醬制的時間,是從醬湯倒入清湯鍋中的時間開始計算。
時間:根據牛肉的質地和大小,醬制的時間不同,500克的腱子肉,醬制時間為1小時,1000克的腱子肉,醬制時間為2小時,每增加500克牛肉,時間延長30分鐘,其他部位的牛肉,可比同等重量的牛腱子肉,縮短30分鐘,家庭醬制的時間太長,切片容易散,好不超過3小時。這是第4天。
浸泡:牛肉在湯中關火浸泡3小時以上,有的說泡一天一宿,這是第5天。
沖洗:泡完之后,將湯加熱,將牛肉沖洗干凈,撈出控凈。
保存:晾涼的牛肉表面,可刷一層香油,防止時間長了風干。如果時間短,也可浸泡在湯中。但不能在湯中泡時間過長,否則肉有腐性味。
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之功效,適宜于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水牛肉能安胎補神,黃牛肉能安中益氣、健脾養胃、強筋壯骨。
結語:醬牛肉的做法其實比較簡單,清洗牛肉和調醬汁是比較重要的步驟,清洗主要是要去掉牛肉的膻味,調味具體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分配調制。家常醬牛肉就是這么制作出來的,大家可以回家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