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的菜譜
1.羊肉燒土豆
早在約1800年前,醫圣張仲景就將當歸生姜羊肉湯歸為食療方劑,載入《金匱要略》。而《本草拾遺》更是將羊肉與人參相提并論,認為它是溫補、強身、壯體的肉類上品。
現代營養學也證實,羊肉不僅營養豐富,還含有微量性激素,的確有壯陽作用。
做法:可以取20克杜仲配合250克羊肉做成“蜜月菜”進補,一般先把杜仲煎成藥湯,然后再把藥汁加在燉羊肉里,一周吃一兩頓就可以了。
注意:這雖是一道藥膳,也不宜連續服用,只要覺得腰膝酸軟等癥狀緩解了,就要停一停。
2.壯陽開胃韭菜生蠔羹
在中醫里,韭菜有一個很響亮的名字叫“壯陽草”,還有人把韭菜稱為“洗腸草”,不但如此,韭菜還有很多名字。韭菜還叫草鐘乳、起陽草、長生草,又稱扁菜。韭菜入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在《本草綱目》中,韭菜的功效是:“生汁主上氣,喘息欲絕,解肉脯毒。煮汁飲,能止消咳盜汗。”溫中養血、溫腎暖腰膝。
做法:以韭菜為主料做成韭菜炒雞蛋、韭菜炒肉等,或以韭菜為主料包餃子、包子等。家常菜也可韭菜炒雞蛋:新鮮韭菜100克,洗凈切碎,雞蛋3只(去殼),同切碎之韭菜搗勻,用素油、食鹽同炒至熟佐食。
注意:由于韭菜不易消化,故一次不應吃得太多,中醫認為,陰虛火旺者(癥狀:心煩,顴骨潮紅,口干不想喝水,舌紅少苔,盜汗等),患瘡瘍目疾者忌食韭菜。不喜歡吃辣味的人不宜吃,易引起過敏的人也不宜吃。
3.枸杞豬肝湯
豬肝100克,枸杞子50克,黃酒,精鹽,蔥段,姜片,胡椒粉,豬油各適量。將枸杞子去雜,洗凈,切成片。鍋燒熱,放入豬油,下豬肝片煸炒,加入黃酒,蔥段,姜片,精鹽,繼續煸炒,加入清水適量,放入枸杞子共煮,煮至豬肝熟透,再加胡椒粉調味。
功效:滋腎,潤肺,養血,補肝,明目。
4.海參杞參湯
海參150克,黨參、枸杞子各12克。一起煮約60分鐘左右后,加入味精、油、鹽等調味品,即可吃參喝湯。
功能:補氣益腎、生精養血。適用于氣虛乏力、面色萎黃、頭暈眼花、腰腳酸軟、陽痿、遺精、小便頻數等癥。
5.海參煲鴨湯
海參200克,老鴨一只。將鴨去毛雜、洗凈,與海參一同加水慢燉,鴨肉熟后,加入食鹽、味精、蔥花、姜末等即可食用。
功效:養陰益腎。適用于腎陰虧虛、肝腎不足之腰膝酸軟、陽痿遺精、頭目昏花、手足心熱、失眠多夢等。
6.肉蓯蓉羊腎湯
肉蓯蓉30克,羊腎2只。羊腎切開洗凈,挑去白色筋膜,與肉蓯蓉一起加水煮湯,食鹽調味服食。
功效:補腎,益精,壯陽。 主治:腎虛陽痿,夜多小便,腸燥便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