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陰道炎之外,子宮肌瘤是女人身體上容易多發的疾病之一。
據調查數據顯示,子宮肌瘤在女性中的發病率高達20%,這包括了所有的女性。而在30-50歲女性中,發病率約為30%,40到50歲女性為高發人群,大約占51.2%-60.9%。
子宮肌瘤中高發的肌壁間肌瘤與粘膜下肌瘤都容易導致女性月經過多,類似“血崩”,如出現月經量多、經期延長、不規則出血。長期出血還會有貧血、乏力、頭暈等現象。
所以,當女性感覺身體虛弱伴有經血過多時,一定多加警惕。
除此之外,子宮肌瘤還會讓女性出現白帶增多、尿頻、尿急、腹脹、便秘、小腹痛、腹部有包塊等。
關于子宮肌瘤的病因到今天為止還不明確,目前認為與女性的性激素有關,子宮內肌瘤組織對激素的高度敏感,是主要病因。另一種可能便是遺傳。
但是,子宮肌瘤卻是一種良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子宮內平滑肌細胞增生而形成。很少有癥狀,對人體的影響小,也是比較容易治愈的疾病。
有少部分人會因為子宮肌瘤出現不孕或流產,而危及性命的情況則更少發生。
關于子宮肌瘤的治療方法,目前大約分為三種:
1.定期觀察,沒有明顯癥狀或疼痛,也沒有惡變時,只需要定期檢查。
2.藥物治療方法,一般采用激素治療方法,抑制子宮肌瘤生長,如果處于出血期,則配合止血藥物。
3.手術治療方法,一種是子宮肌瘤的切除,另一種是包括子宮的切除。一般適用于子宮肌瘤導致癥狀嚴重,有惡性病變可能,以及影響懷孕等情況。
在手術治療中包括了聚焦超聲治療,利用溫度讓腫瘤發生壞死、萎縮,緩解身體不適。
所以,子宮肌瘤切或不切,要不要使用聚焦超聲治療,需要醫生根據病人病情、年齡、有無生育需求等情況作出判斷后再進行。
懷孕遇上子宮肌瘤的情況比較常見
懷玉與子宮肌瘤會經常遇到,據有關數據顯示,在孕早期,因為子宮肌瘤導致的流產率為20%-30%,子宮肌瘤占據本應該是胎兒位置,導致胎位異常。
當懷孕遇上子宮肌瘤,可能會出現三種情況:
1.造成流產。
2.胎位不正、流產,如出現臀位、橫位。
3.增加難產、產后出血的風險。
當懷孕遇上子宮肌瘤,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醫生不建議手術,一般等到分娩時一并處理。
當子宮肌瘤過大,引起腹痛、子宮收縮、出血、發燒,甚至腫瘤出現病變時候,醫生會建議手術處理。
總體來說,懷孕期間出現子宮肌瘤,比一般孕婦更需要警惕,遵循醫囑,定期做婦科檢查,避免異常情況出現。
本篇文章版權歸三九養生堂所有,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