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
耳常彈,可增強聽神經的功能,可使退化的耳膜、耳咽管的功能得到恢復,促進耳部血液循環,起到提神醒腦,聰耳助聽的作用,對耳鳴、眩暈、失眠、頭痛、神經衰弱等病癥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養生第五法:齒宜常叩
方法
取坐位或臥位,全身放松,閉目,靜心凝神,口唇輕閉,然后上下牙齒有節奏地相互輕輕叩擊。先叩臼齒36次,再叩門齒36次,要使每個牙齒都相互叩擊到。可在晨起和睡前進行,亦可在半夜或早晨睡醒后取臥位進行。
功效
叩齒產生的沖擊波不僅能促使牙根血管擴張,加速牙齦部的血液循環,而且還能改善牙齒、耳朵及腦部的血液循環,從而起到防治牙齒松動、耳鳴和健腦的作用。
養生第六法:舌宜舔腭
方法
經常用舌尖輕輕抵住上腭,或用舌尖輕輕地舔上腭。每次從左向右和從右向左各舔20—30下,每天進行2—3次。
功效
舔腭能產生唾液,防止口舌干燥,增進食欲。此外,常舔腭還能起到寧心安神、防治神經衰弱的作用。
養生第七法:津(唾液)宜常咽
方法
將舌伸出齒外,用舌尖攪動上下牙齦數下,再舔上腭數下,然后鼓腮用產生的唾液漱口數次,分三小口咽下。咽時要稍用力,以能聽到“汩汩”的聲音為宜,同時可用意念將唾液送至丹田(臍下3寸處)。
功效
常咽唾液能滋潤咽喉、清潤腸胃、幫助消化,對咽干喉燥、厭食、腹脹、腹痛、便秘、腸胃功能紊亂等有防治作用。
養生第八法:腹宜常摩
方法
取仰臥位,將兩手掌相互搓熱后,以左掌心按于肚臍部,右手疊放在左手背上,按順時針方向按摩36次,然后再按逆時針方向按摩36次。按摩的力量要適度,速度宜緩慢,呼吸要自然。一般宜選擇在晚上睡前、早上醒來時進行,按摩前要排空小便。
功效
摩腹可使胃腸及腹壁肌肉強健,增強胃腸的蠕動,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進血液循環,從而具有順氣消積、健脾和胃的作用,對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及腎炎等疾病亦有輔助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