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的癥狀反應
1、過敏反應的特征是反應出現極快,特別是經注射途徑接觸變應原時起病異常急劇,被幸存者描述為“瀕死感”。
癥狀出現愈快,反應也就愈嚴重。
通常初出現的癥狀是口周和面部刺痛感,接著是發熱感、吞咽困難、喉頭及胸部發緊感。全身皮膚瘙癢出現前可能會感覺恐懼、無力和全身發汗。
接著病人全身潮紅,出現蕁麻疹和血管性水腫,水腫主要在眼周和上下唇,偶亦累及咽喉。出現一定程度的聲嘶、吸氣性呼吸困難、吞咽困難、鼻塞、眼癢、噴嚏和喘鳴。
此外,也可出現腹部絞痛、腹瀉等癥狀。嚴重時病人進入昏迷、血壓下降、心音低鈍、心動過速或過緩、甚至心律不整,進而可因呼吸心跳驟停而死亡。上呼吸道梗阻導致的呼吸循環衰竭常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2、絕大多數過敏反應發生于接觸變應原30分鐘內,尤其是注射藥物或昆蟲叮咬,可在數分鐘甚至1分鐘內即發生暈厥和休克。經處理后多數病人癥狀在數小時內可得以緩解。
部分病人表現為雙相反應,即癥狀緩解后1~8小時后又復發,這可能與首次給予藥物的作用時間較短有關。
另有部分病人,即使經過積極治療,癥狀體征仍持續數小時甚至數日不緩解,這種持久的過敏反應多因進食過敏原引起。雙相過敏反應和持久性過敏反應多發生于接觸變應原30分鐘以后。
3、食物依賴性運動性過敏反應,多發生在進食敏感食物(貝類、小麥、蔬菜、水果等)2小時以內。
患者通常在進食后3小時以后運動比較安全,如果不運動,這些食物對于這類患者,也不會引起任何不良反應。運動性過敏反應也可發生于服用阿司匹林或非類同醇類抗炎藥物后。
4、紫杉醇主要導致皮疹、面色潮紅、輕度血壓升高,占反應人數的40%;產生嚴重反應者占1%~3%,表現為蕁麻疹、全身瘙癢、支氣管痙攣、喉頭水腫、胸悶、面部潮紅或青紫、呼吸困難,外周血管擴張可能引起嚴重的低血壓及暈厥甚至休克,有時會有背部疼痛。
過敏性休克反應
呼吸道阻塞癥狀:由喉頭水腫、氣管和支氣管痙攣及肺水腫引起。表現為胸悶、心悸、喉頭有堵塞感、呼吸困難及臉色漲紅等,伴有瀕危感、口干、頭昏、面部及四肢麻木。
微循環障礙癥狀:由微血管廣泛擴張所致。表現為面色蒼白、煩躁不安、畏寒、冷汗、脈搏微弱及血壓下降等。
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由腦部缺氧所致。表現為意識喪失、昏迷、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等。
皮膚過敏反應:如瘙癢、蕁麻疹以及其它各種皮疹等。
血液病樣反應
本組反應類型的區分主要取決于血象檢驗的改變。主要癥狀有:顆粒性白細胞減少或缺乏癥、血小板減少癥、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及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等。
血清病樣反應
其反應癥狀主要為血清病樣改變,臨床以突發的廣泛性紅斑及蕁麻疹樣發疹常見,并可伴發熱、關節痛及淋巴腫大。
其它全身反應
由藥物引起的皮膚黏膜發疹大部分屬于此型。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常見的過敏性藥疹主要有:固定型藥疹、大皰性表皮松解癥、剝脫性皮炎型藥疹、濕疹皮炎型藥疹、多型紅斑及重癥多形紅斑藥疹、光敏感性藥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