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古鎮隸屬浙江嘉善縣,位于江浙滬三省交界處。古名斜塘,平川,為江南六大古鎮之一。東距上海90公里,西距杭州110公里,北距蘇州85公里,南距嘉善縣城9公里。西塘全鎮總面積83.61平方公里,其中古鎮區面積1.04平方公里,人口近8.6萬。
西塘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自然風景優美,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稱。
2003年10月8日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共同評定的,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2011年西塘千年古鎮列入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并被聯合國授予歷史文化保護杰出成就獎。
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中國AAAA級旅游風景區,具水鄉魅力影視基地。
景點
西塘以“橋多、弄多、廊棚多”的三大特色而贏得廣大游人們的青睞。
古鎮區里,有9條河道縱橫交織,將古鎮分為8個區塊,在其中有27座古橋將市鎮連通。
古鎮現存的許多古宅大院,都是古鎮先人當時致富后的結晶。由于當初西塘的通行以水路為主,外來騷擾較少,故能使西塘較完美地將古鎮保留至今,使得祖先的遺產能延續下去。
西塘與其它水鄉古鎮大的不同在于古鎮中臨河的街道都有廊棚,總長近千米,就像頤和園的長廊一樣。在西塘旅游,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陽也曬不到。
其中西塘旅游公司開發的景點有11個。
從逆時針方向走:由古鎮中部的葉家弄進入,入西街右轉,經“根雕館、瓦當館、薛宅鈕扣館”,到雙橋處,直走過安境橋右轉,在燒香港,游“倪居、圣廟、木雕館”;延西塘港東邊古街北上,過獅子橋,可見“黃酒館”;沿細長的煙雨長廊,經送子來鳳橋,一直往西,來到“醉園、七老爺廟”,返回環秀橋,右轉進“種福堂”;沿西街往東,終游覽“西園”。
建筑特色
西塘坐落在水網之中,這里的居民惜土如金,無論是商號或是民居、館舍,在建造時對面積都寸寸計較,房屋之間的空距壓縮到小范圍,由此形成了120多條長長的、深而窄的弄堂,長的超過百米,窄的不到1米,形成了多處“一線天”。與此同時,街道弄堂的名稱均形象地體現出古鎮商貿的繁榮和弄堂的特色,如米行埭、燈燭街、油車弄、柴炭弄、石皮弄等數十個稱號與當年的商貿、建筑等都有直接的聯系。
馬頭墻
清代中期,徽商東進,把徽派建筑文化也帶到太湖流域,帶有封火墻的建筑很快在民間流行。不同的是,當地老百姓將原來徽派建筑中平直的墻體改造成馬頭型,人稱馬頭墻。古時候民間防火意識相當強,尤其是寒冬臘月,空氣干燥,容易失火。安了馬頭墻可以削減風力,就算鄰家失火,也可以避免殃及自家的房屋和財產。西塘的馬頭墻,有一層兩層三層,甚至更多,這完全隨房屋開間深淺的需要而增減馬頭墻層數,與主人的地位,財富并無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