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貧血的原因
造血功能衰退
人的血液成分是在不斷更新的,紅細胞大約能活100多天,白細胞只能活幾天、十幾天。血細胞更新換代的任務主要靠骨髓的造血功能來完成。人的造血功能也隨著人的老化在衰退,骨髓中能造血的紅骨髓逐漸退化為不能造血的黃骨髓,到80歲時僅為壯年期的30%。
造血原料不足
由于老年人牙齒咀嚼不力、胃腸消化欠佳,造成營養不良,造血所需的蛋白質、鐵、葉酸、維生素B12等原材料就會缺乏。
生血因子減少
胃老化,胃分泌的內因子不足,影響維生素B12吸收;老人睪丸素分泌減少,紅細胞生成素隨之下降,導致血紅蛋白不足,都會導致貧血。
抑制因素增加
老人接受的環境污染增加,特別是老人病多,用藥亦多,而不少藥物都有抑制造血的副作用。容易引起造血障礙的藥物有細胞毒藥物。
血液破壞加速
免疫器官衰退,免疫功能失調,失去自我識別能力,往往把自身正常的血細胞當成異己,加以破壞,結果造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癥狀十分明顯的貧血是很容易被人發現的。外觀上,貧血的老年人看起來顏面灰暗,精神萎頓,眼瞼結膜蒼白,面色無華。還會經常出現頭昏、眩暈、心悸、氣短、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典型癥狀。
但必須注意,除了上述容易診斷的貧血之外,還有相當數量的病人貧血是緩慢發生的,只有在血液檢查時方才會發現存在貧血,即所謂“無癥狀貧血”。正因為病程緩慢,癥狀潛在,病人對此產生一定的適應代償能力,所以,容易被人們忽視,往往耽誤診斷和治療。
正如專家們指出的,貧血不僅代表著造血系統的功能異常,不只是意味著血液系統的原發性疾病,還往往是惡性腫瘤、腎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及慢性肝臟疾病的先兆表現,特別是在感染性疾病、腎臟病和癌癥中并發貧血的幾率很高。那種認為沒有心慌、氣短、顏面蒼白、頭昏、目眩等貧血癥狀也就不會存在貧血的觀點是十分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