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營養充足可避免的疾病
中風
據統計,2008年全世界有中風病人1600萬,其中1/3會失去生命。我國的情況更為嚴峻,是全世界中風死亡率高的國家,每年約有150萬人因此喪生。中風發作前期,多數患者會突然臉部、肢體麻痹或無力,說不清楚話,流口水、視力模糊、昏昏欲睡或行走困難等。由于這些癥狀持續時間很短,病情又迅速好轉,常被患者及家屬忽視。
老人一旦出現上述癥狀,務必第一時間送到醫院救治。遠離中風關鍵的是預防,戒煙、限酒,合理飲食,保證睡眠,定期監測血壓、血糖,肥胖者減重,保持情緒平穩,養成定期去醫院體檢的習慣。
帕金森病
這是一種中老年人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多在50歲以后發病,主要會影響行動能力,也可能導致吞咽困難、便秘、睡眠障礙和跌倒等問題,將近200多萬中國老人深受其擾。
專家表示,當帕金森病患者出現癥狀的時候,往往腦內細胞已經開始受到影響,只有早發現、早治療才能早獲益。如果老人系扣子、穿襪子等動作明顯變慢了,寫字越寫越小,穿衣服或沖涼要花更長時間,休息時手腳都會顫動不已,并且出現睡眠障礙等,這些都可能是帕金森的早期癥狀。美國愛荷華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經??觳阶撸芨纳婆两鹕颊叩纳眢w功能和大腦功能,可以緩解身體的僵硬程度,令老人的注意力更集中,對生活的態度也更為積極。
認知障礙
人老了大腦逐漸萎縮,容易忘事。但如果情況格外嚴重,比如反復丟三落四,甚至分不清白天還是晚上等,家人就要注意老人可能出現了認知障礙。導致老人出現認知障礙的疾病主要有兩個:一是阿爾茨海默癥,患者會逐漸出現記憶能力、語言能力和感覺能力的下降,多數患者發病后幾年內還會因腦衰竭而死亡。
數據顯示,我國大約有600萬~1000萬老人患病,85歲以上的老人有一半患病。為了延緩大腦衰老,預防阿爾茨海默癥,老人生活中可以多用左手吃飯、刷牙、梳頭、端杯,學習一些新愛好、新語言。
第二個原因是血管性癡呆,主要由于腦供血不足導致的認知障礙,與血管相關基礎性疾病關系密切,患者往往時而糊涂時而清醒,此類認知障礙只要控制好血管基礎性疾病,癥狀就會緩解。
視力和聽力衰退
美國疾控中心數據顯示,在50歲以上人群中,超過50%的人存在一定程度的聽力喪失問題。瑞典哥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聽力受損會導致老人的能力和自信心下降?!睹绹t學會雜志》刊登的一項研究稱,聽力受損的老人思維和記憶力會更差。
因此,如果發現老人聽力下降,應及時去醫院就診,或者聽從醫生的建議佩戴助聽器。高芳堃說,在五官中,眼睛是老得快的器官之一,到了50歲左右,就會出現老花、視物不清等癥狀。老人用眼一段時間后,要注意讓眼睛休息一下,可以看看遠處,或用點人工淚液,以緩解視疲勞。西蘭花、甘藍等蔬菜富含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對預防黃斑病變和白內障有重要作用。
頭暈
老人年紀大了常常會有頭暈、頭痛現象。調查發現,65歲以上的老人眩暈發病率女性為57%,男性為39%。導致頭暈的原因很多,不少疾病都帶有頭暈的癥狀,比如腦供血不足、腦缺氧、頸椎病,甚至腫瘤都會引發頭暈,還有些老人是因為降血壓藥物產生的副作用。
經常頭暈的老人,應該及時接受檢查確定導致頭暈的原因,并接受治療。需要提醒的是,眩暈癥雖然常見,但也可能有生命危險。如果突然感覺頭暈、旋轉得厲害,很難邁開腳步,應該趕快看醫生,這有可能是中風的征兆。
褥瘡
褥瘡是長期臥床老人的常見并發癥之一。不僅給病人增加痛苦,加重病情,而且給臨床診療、護理工作帶來諸多不便。褥瘡是壓出來的,所以老人一定要主動運動,能夠從口腔自主進食也非常重要。看護者要經常檢查老人的皮膚有沒有泛紅或者潰爛,經常幫老人改變位置和姿勢,勤翻身按摩、勤擦洗整理,還可以購買防壓力床墊和坐墊,緩解骨頭突出部位所受到的壓力。
結語:老年人只有營養均衡了,才能更好的保持身體健康,避免各種衰老疾病的產生。合理的膳食,適當的運動都是老年人養生必不可少的。在老年時期,補鈣、補血以及抗衰老等等,都是需要營養的及時補充的。今天和大家分享了許多關于老年人營養的小常識,希望能夠幫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