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列出了5項換頭手術面臨的風險
1.離體頭部器官難以存活
在任何移植試驗中,直到開刀前一刻器官都必須保持存活,但一旦某一器官離開體內,很快就會死亡。
以心臟與腎臟移植手術為例,醫生們利用低溫手段盡可能延長其存活時間,冷卻能夠幫助降低器官的代謝水平,從而保證細胞的存活。
具體地,他們通過將器官泡在冷鹽水中,這一操作能夠將離體腎臟保持48小時,心臟能夠保證存活5到10小時。
但對于頭部來說有點困難。
頭部不僅僅是單一的器官,它是全身體重,同時也是復雜的結構。其中包括的不僅僅是大腦,還有眼睛、鼻子、嘴巴、皮膚以及兩個分離的腺體(腦垂體、腮腺)等等
一個多世紀以來,動物實驗表明"斬首"操作會導致頭部血壓急劇降低,血氧的降低又會導致大腦進入休克狀態并終死亡。
2.免疫系統難以接受外源的頭部
對于任何移植手術來講,重要的難點之一來源于受體本身:如果免疫系統感受到了外源的器官,就會發起嚴重的攻擊。
具體來講,免疫系統能夠識別細胞表面抗原物質,這些物質并不存在于自身抗原庫中。這也是為什么所有的移植手術患者在術后都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劑。
而換顱手術由于其操作與器官的復雜性,免疫排斥反應顯得尤為強烈。
3.時間緊迫
1970年,神經外科醫生Robert White曾經在猴子上做了換頭手術。他保持供體的頭部在15度的環境中進行了整個手術。
接受移植手術的猴子能夠存活,直到8天以后免疫系統開始排斥移植后的頭部,后死亡。
盡管如此,根據White醫生的說法,整個手術過程必須在一個小時之內完成。
在文章中,Canavero提到:供體與受體的頭部必須同一時間取出,然后交換。受體的循環系統要保證運轉正常,而且所有操作必須在一個小時之內完成。
4.脊髓難以融合
為了使移植后的頭部發揮功能,它必須要與受體自身的脊髓發生融合。
在猴子試驗中這一過程并未實現,但其仍舊能夠轉動眼球,吃東西,理所當然,其脖頸以下處于癱瘓狀態。
Canevero用以解決這一難題的是一種特殊的生物膠。在手術之后,患者需要經過一個月的昏迷期,期間脊髓會與大腦發生融合。
但長久的昏迷狀態會引發其它副效應,比如感染,血栓以及腦活力下降等等。
5. 在進行人體試驗之前必須經過動物水平的驗證
目前為止,還沒有證據表明有類似手術的發生,這意味著要想實現換頭的夢想,至少還需要數十年的等待。
結語:以上就為大家介紹了有關換頭手術的知識,如果這項手術成功的話,那么在今后的醫療發展中將會帶來更多的好處。換頭手術至今還存在著爭議,到底能不能實施,是否會成功,或許只有交給時間和偉大的醫生們來定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