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濕氣重會導致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大便后總有某些粘在馬桶上,很難沖下去,這也是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征。體內有濕的人,大便后一張紙是不夠用的,得多用幾張才行。
體內濕氣重怎樣祛除
食療方法
紅豆薏米綠豆粥
干紅豆薏米綠豆各30克(也可以干紅豆薏米各50克),用豆漿機常規打成熟漿后分兩三次溫服(也可晚上用保溫瓶等量洗凈,倒入半瓶開水,第二天白天喝湯,晚上煮煮吃粥),先連服七日后減至每星期二至三次到一次。
多喝姜糖茶
干姜粉5-9克(每天1-2次),開水沖泡10-15分鐘,加適量的紅糖當茶飲。
除了食療外,還以多加運動,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多注意勞逸結合,并應從飲食上調節,忌食辛辣剌激食品,忌油膩,忌飲酒,忌海鮮,忌腥葷及發物,保持大便通暢,保持情緒舒暢等。
避環境的濕氣我們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
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濕未干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體,吹干頭發。
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還可以打開風扇、空調,借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飲食清淡適量腸胃系統關系到營養及水分代謝,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濕氣重有內濕和外濕之分。自然界的六氣太過時不適合人體正常的適應即為六邪。而此處的外濕即為自然界濕氣太勝侵襲人體,由于濕為陰邪易襲陽位其性重濁,所以感受濕邪時會有頭痛如裹困重等感覺,又因其重濁粘膩往往伴有肢體困重麻木的感覺,另外脾喜燥惡濕,易被濕邪所困出現脾虛生內濕的癥狀:肌肉酸痛倦怠乏力,納呆食少,便溏完谷不化,口中粘膩等。觀其舌苔厚膩,察其脈象濡臨床間夾其他征象,都表現出濕氣重的癥狀體征。
除了紅豆薏米粥,大家還可以多了解各種食物的性、味,舉一反三,自己進行加減,組成更多適合自己體質的飲食處方來。這樣,食物才能真正成為養生的佳品。
神色晦暗、精神不足,甚至心悸、貪睡、心中空虛:薏米紅豆加桂圓。
煩躁失眠,或者臉上起紅疹、痘痘:薏米紅豆加百合、蓮子。
胃中寒痛、食欲不佳、怕冷:薏米紅豆加生姜。
腎虛:薏米紅豆加黑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