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忌當風而睡:
房間要保持空氣流通,但不要讓風直接吹到身上。因為人睡熟后,身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降低,如果當風而睡,時間長了,冷空氣就會侵入身體,引起感冒風寒等疾病。
睡覺時多夢打鼾警惕夜間突然休克
“盜夢”一詞近期點擊率急劇升溫。由好萊塢大片《盜夢空間》引發的夢境探討,讓市民們開始關注自己的夢境。夢與現實,夢與健康成為當下炙熱的話題。為此記者走訪了成醫院呼吸內科李凱醫生,為市民解釋“夢境”疑問。
人在何種睡眠狀態下產生夢?
睡眠5周期后兩周期夢境少
睡眠占到了人一生中約三分之一的時間,而做夢又占到了這其中的60%。換言之,你一生的1/5時間在做夢。李凱說:“人的睡眠分為五個周期。1—4期睡眠稱為非快動眼睡眠,另一個周期稱為快動眼睡眠”。
其中1—2期睡眠為淺睡眠,也是人們剛剛入睡時的睡眠狀態,在這個狀態下人會產生夢境。而壓力大的人睡眠質量都不是很高,處于淺睡眠階段更易做夢。在 3—4期的深睡眠周期中,夢境不會出現,整個睡眠狀態佳。其次在快動眼睡眠下也是產生夢境的時候,所以在睡眠時間中有60%的時間我們都在做夢,只是有的夢我們能記起,有的夢我們沒有記憶。而過度疲勞的人一般多在快動眼睡眠階段多夢。”
做夢好還是不做夢好呢?夢中驚醒說明健康有問題?
做夢不是壞事多夢就是壞事
一些人都經歷過連環夢境,看過《盜夢空間》后,人們更思考自己能否進入四層的夢境?那么如有四層夢境,會對健康有什么樣影響呢?李凱笑了笑說,四層夢境是導演虛化出來的,夢中夢的兩層夢境倒是有。主要原因是人在從一個睡眠周期過度到另一個睡眠周期時會重合或者中斷,處于一個偽覺醒狀態,這樣就形成了連環的夢境。一般遇到這樣夢境的人,睡眠質量都不高,覺醒后都會覺得頭暈,疲勞。
“做夢好還是不做夢好呢?”記者將疑惑拋了出來。李凱解釋說:“做夢是一種生理需求,是人在休息放松時潛意識的釋放,但是多夢不是一件好事,嚴重的是一個人多夢且鼾聲四起,一定要警惕是否患上了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睡不好人易怒壓力大肥胖者居多
有的人常常會在半夜驚醒,甚至驚醒次數不止一次,還有的人甚至能在覺醒時察覺出自己在打鼾,伴有夢境,這是怎么回事呢?李凱解釋說:“有這些表現的人,很可能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此類疾病的人多屬于工作壓力大的白領人群或者偏肥胖的中老年人群。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這類病人越來越年輕化。”
有些人睡眠時鼾聲四起,且鼾聲忽大忽小,高低起伏不均勻,時而暫停時而鼾聲又起,打鼾時不易被叫醒,自己常常被憋醒,進而快睡快夢。這類人憋醒的原因是因為肥胖使咽喉氣道坍塌,產生鼾聲,且大多數人患有三高病癥或者代謝疾病。現在白領人群工作多壓力大,伏案工作時間長,患心腦血管的風險也急劇增高,睡眠不好情緒不穩定易怒,青年中產生此類疾病的人群主要集中在30歲左右,如不加以干預,有致命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