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一周三次比較適宜
身體條件不允許的人好是放棄爬山,改換成其他運動。而對于那些身體相對健康的人來說,爬山時也必須掌握科學的方法。比如在運動頻率上,登山沒有必要天天進行。一般來說,一周內進行三至四次,也就是維持隔天登山的頻率是合適的,既不至于過度疲勞,又能起到鍛煉的效果。
老年人在登山之前,要接受相關的檢查,比如運動實驗,心臟承受能力這方面,防患于未然,這樣早點的把隱藏的疾病給找出來,就可以更好的去進行登山。
之后按照醫生和專家的指導控制好運動的強度和量,給自己的登山制訂一個合理的計劃。爬山時,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鐘,老年人每走半小時,好休息10分鐘。
多喝水別跑步下山
其次,爬山注意多喝水。早晨是人體血液黏稠度高的時候,也是心腦血管病發作的高峰時段。爬山前哪怕是不渴也要喝一杯水,既可稀釋血液,又可減輕運動時的缺水。爬山時也要注意隨時補充水分,好是含有適當糖分及電解質的飲料。
再次,有些人在下山的時候一路小跑,其實跑步下山的方式,對于膝關節的損傷會更大。正確的方法應該是,上山和下山時走20分鐘休息3分鐘,來緩解膝關節的壓力。
爬山的天氣也有講究的,有些天氣就不適合爬山,比如大霧天中,霧氣中溶解了酸、堿等有害物質和塵埃、病原微生物等。還有就是太陽沒出來時也不適合,因為此時植物光合作用釋放出來的并非氧氣而是二氧化碳,等到太陽照到了,釋放出來的才是氧氣。
長久不運動的年輕人,爬山也不可大意
老年人對自己的健康都比較在意,相比之下很多中青年人更信任自己的身體,繼而大意。事實上,中青年人同樣需要了解爬山的一些禁忌與技巧。
患心肌病或風濕性心臟病的青年人,不宜爬山。平日里經常坐辦公室的中年人容易患各種疾病,而且不易早期發現和治療,如果突然去爬山,活動量激增,體力負荷突然加大,容易誘發心肺疾病。
還有些驢友喜歡戶外徒步,登山也是其中常見項目。專家建議這些驢友,在爬山前好慢跑熱身,其次在長途跋涉過程中,可以借助一些用具來降低對身體的損耗。例如爬山時可以使用手杖,多個支撐點分擔人體重量,減輕對膝關節的壓力。上下山時還有獨特的技術動作,可以有效保護膝關節。
爬山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爬山雖然是一項很好的有氧健身活動,但并非人人適宜。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癲癇、眩暈癥、肺氣腫、關節病的病人,不宜爬山。爬山的強度不宜過大,心率應保持在120~140次/分,如果超過大心率的85%,就應該適當地減慢爬山速度,同時做深呼吸、放松和整理動作,等到心跳恢復正常再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