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繁重的工作或許會導致我們出現氣虛的現象,當氣虛出現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就會非常的不適。那么日常生活中補氣養血的食物究竟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健康之路欄目高思華專家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吃什么補氣養血
太子參
太子參有著非常高的藥用價值,日常生活中適當的食用,對我們的身體非常好能夠有效補氣養血。
補肺健脾、益氣生津,可用于脾氣虛弱的食少、倦怠、小兒清瘦。
肺虛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后氣陰兩虧等病癥。
西洋參
西洋參能夠補氣養陰、清火生津,能夠有效緩解久咳、喘咳、咯血等癥狀,所以時常食用有利我們的身體健康。
黨參
能補中益氣、生津養血,常用于氣虛不足的乏力、氣短、心悸、食少、便溏、氣津兩傷的口渴。
氣血兩虛的面色萎黃、頭暈等癥,以及病后體虛、營養不良。
白術
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可用于脾氣虛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氣、自汗。
白術對于由于水濕停滯所導致的痰飲、水腫現象,都有非常不錯的緩解作用,所以我們可以經常食用,有利健康。
人參
大補元氣,有補益強身作用,可抗衰老,適用于久病體虛、心悸心慌、肢冷、氣短、虛脫、心衰、神經衰弱等癥,提高免疫功能,促進疾病的康復。
黃芪
補氣升陽、益精固表、利水退腫,適用于自汗、盜汗、浮腫、內傷勞倦、脾虛、泄瀉、脫肛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癥。但有高熱、大渴、便秘等實熱癥者忌用。
本期嘉賓介紹
高思華
男,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原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1978年畢業于山東中醫學院(現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系,同年考取山東中醫學院中醫系中醫基礎理論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隨中醫學家張珍玉教授學習,1981年畢業并獲醫學碩士學位。畢業后執教于山東中醫學院中醫系中醫基礎理論教研室。1984年考取中國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專業博士學位研究生,從師于中醫學家方藥中教授,1988年初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
學術兼職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
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內分泌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