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什么是疝氣
疝氣,即人體內某個臟器或組織離開其正常解剖位置,通過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點、缺損或孔隙進入另一部位。
常見的疝有臍疝,腹股溝直疝、斜疝,切口疝、手術復發疝、白線疝、股疝等。
腹壁疝多由于咳嗽、噴嚏、用力過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兒過度啼哭、老年腹壁強度退行性變等原因引起腹內壓增高,迫使腹腔內的游離臟器如:小腸、盲腸、大網膜、膀胱、卵巢、輸卵管等臟器通過人體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點或缺損、孔隙進入另一部位。
病因
腔隙內壓增高及存在先天軀體薄弱環節或自然通道是疝氣發生的主要原因。
如枕骨大孔疝是由于顱內壓增高導致腦組織通過枕骨大孔疝出顱腔的過程,腹壁疝是腹腔內臟器通過臍、腹股溝管、股管等天然薄弱環節或切口等獲得性薄弱環節疝出體外的過程。
臨床表現
不同部位的疝氣表現不盡相同,同一部位的疝氣表現也有很大差異。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腦疝主要表現為患者意識及瞳孔變化,Cushing反應、錐體束征、頭痛、視乳頭水腫、噴射性嘔吐,嚴重的腦疝可危機患者生命。
腹壁疝表現可從腹部包塊至腸壞死、彌漫性腹膜炎等輕重不一。
治療
不同部位的疝氣治療方式也不盡相同。腦疝主要以糾正原發病、降低顱內壓為主要治療。
腹壁疝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不能耐受手術者可以考慮保守治療,但保守治療有增加疝內容物嵌頓的風險。
本期嘉賓介紹
男,黑龍江哈爾濱人,醫學博士、主任醫師. 1987年畢業于哈爾濱醫科大學五年制臨床醫學系,獲學士學位。
北京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魯純智1992年10月~1996年10月作為博士研究生由原教育部及衛生部公派赴俄羅斯國立醫科大學外科疾病教研室攻讀醫學博士學位,1996年10月榮獲醫學博士學位;1987年至今衛生部北京醫院外科住院醫師、總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