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節氣如何養生
大寒時節歷來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時期,民間有古諺流傳“大寒大寒,防風御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這段時日,天氣忽而冰寒刺骨,忽而又暖意融融,氣溫如同坐過山車般上上下下,大多數上班族又迎來了一年之中工作繁重的關頭,在這冷熱不定、顛簸無著的大寒時節,該如何養護身心。
氣溫劇變尤須護心護腦,冬天是天寒地凍、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的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在此期間,心腦血管系統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極易加重或發作。
據統計,在大寒節氣中,心肌梗塞、腦卒中的發病率均達到全年高水平。此外,一些血管彈性較差的高血壓患者,在大寒時節一天之內的血壓波動往往會增大,而很多患有老慢支的病人只要稍不留神,也容易在此時節舊疾復發。
體虛年高的人好居住在溫暖的室內,盡量減少出門或冒觸風寒。從室內到室外,但凡溫差較大時,不妨要先在門廊里適應一下冷空氣,再出門也不遲。
深夜睡覺前用熱水泡腳“大寒時分是一年之中寒氣重的時候,養生的第一要義就是要御寒保暖!”龍華醫院中醫內科常務副主任周時高副教授強調,御寒保暖特別要注意保護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頭面部、手足部。
古語有云:“大寒大寒,防風御寒”。這就是說,大寒時節除了要注意防寒之外,還須防風,衣著也要隨著氣溫的變化而隨時增減。
具體來說,還需根據各人的不同體質分門別類地進行保護,比如:胃寒脾虛的人特別容易受寒,建議此類人好戴一個圍兜來保護脾胃,平日也可以多吃一些山藥、紅棗等健脾益氣的食物。
而腎陽虧虛、慢性腰腿疼痛的患者受寒之后可能會加重病情,不妨使用一個腰托來防寒。唐靖一副院長則建議,除了御寒保暖之外,大寒時節人們晨起出門前,不妨喝些熱飲,比如:牛奶、豆漿等,以起到振奮脾胃的作用。
俗話說:“寒從腳起,冷從腿來”,在冬夜入睡前,可用熱水或藥湯先泡泡腳,以達到暢通血脈、降低肌張力、改善睡眠質量的功效。
而那些常在夜間看書寫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覺前尤其應該用熱水泡腳。睡覺沐浴前后適當喝水“大寒期間養生的另一個重點在于滋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