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發展越來越迅速,人們的觀念也變了許多。有的人總是與他人比較,盲目攀比,這就是虛榮心嗎?虛榮心是什么意思?有了虛榮心,人們應該怎樣克服虛榮心呢?怎樣就不會盲目攀比了呢?
在生活中,我們時常會遇見人們互相比較的例子,例如家長會將你與隔壁家生活好、學習好的人進行比較,有的父母見別人家的孩子身上穿的,用的都是名牌,就想著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線上輸了,因為這份虛榮心,于是從小自家孩子吃得用的絕對不比別人家的差。
自尊心和虛榮心是兩回事
心理保健專家介紹說,自尊心和虛榮心是每個人都有的,但是很多人喜歡將兩者混合,實際上這兩種心理,是存在非常大的區別,所以說我們需要正確的去區分,自尊以及虛榮的不同點。下面就來看看自尊與虛榮的區別是什么?
我們平常所說的自尊心,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榮譽,不向別人卑躬屈膝,不容別人歧視侮辱,維護自我尊嚴這樣一種自我情感體驗。
自尊心是一個人敏感的部分,一個人一旦有了自尊心,總是會力爭上游,不斷的完善自己,努力的打造一個更好的自己。
可見自尊是一種多么可貴的情感,只要我們很好的利用它,就能豐富自己,提高自己,發展自己。
但是,有的同學自尊得過分,特別好面子,貪圖追求表面光彩,這就走向了虛榮。比如不能正確地估價自己,將父母或他人的榮耀也當成自己的;因為害怕別人看不起,而不顧經濟條件是否允許。
在穿著打扮上互相攀比;在知識學問上,不懂裝懂;總想表現出一貫正確,聽不得別人對自己的批評,等等,這些都是虛榮心的表現。
自尊心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礎上的,有了自尊心的人會承認自己確實在某個方面不如他人,但是之后他們會更努力的提升自己的實力,讓自己變的更好,而虛榮心卻是建立在自卑的基礎上的。
有虛榮心的人非常在意自己在別人眼里的形象,總是不由自主地掩蓋自己的弱點,以便顯得自己和別人一樣或比別人更優越。虛榮心使他們不是去努力提高自己的實力,而是急功近利地做表面文章。
結果倒頭來并不能真正改變不利地位,反而進一步喪失了自尊。因此,虛榮并不能讓我們真正感受到內心的充實,永不滿足的虛榮心帶給人的只能是無休止的煩惱。
從以上內容了解我們會發現,自尊其實是一種人格,而且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礎上,但是虛榮卻是建立在自卑的基礎之上的,這樣的人很容易拿一些虛榮的表現,去掩蓋自己的自卑。所以也希望大家能夠正確的去區分兩者關系,注重心理健康的調整。
盲目攀比 當心降低幸福感
攀比對照好嗎?事實上每個人都會有一種攀比和對照的心理,尤其是當看到自己的狀態,和比人的狀態相互比較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的生活遠不如別人,而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說,這樣盲目對照,只會降低幸福感。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亞歷山大發現,大多數人都容易看不到別人的“不好”,因此,總覺得自己活得沒別人好。
“別人家的孩子多會學習,你怎么就那么不認真”、“別人家的老公下班回來就做飯,你怎么一回來就看電視”……這種話,每個人都可能說過。除了生活中嘮叨,近,網絡上也興起了討伐“別人家”現象。不少人訴苦,“我從小恨‘別人家孩子’,他們總比我優秀”;現在又要和‘別人家老公’比,真郁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