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新陳代謝和年齡有關系,老人比年輕人產生的更少的能量因此更容易感覺到寒冷,16-24歲的健康男性處于新陳代謝的旺盛期,身體產生的熱能遠高于散失的熱能,這樣在在睡袋的舒適溫標上要比年老的人低大概5℃。對于兒童,由于沒有形成成熟的新陳代謝系統(tǒng),所以對于他們的睡袋溫標定義就會變得很困難。歷史上大部分對睡袋所做的研究都集中在士兵,戶外培訓師,高山向導和登山家們身上,這些人都具有豐富的戶外生活經驗,而且年齡在18-40歲之間。但實際上大部分的戶外活動者平常都生活在城市中,在有中央空調的辦公室里工作,開著汽車到處走,這些生活模式降低了普通人對寒冷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久居城市的人如果突然走進野外環(huán)境中,艱苦的徒步甚至高海拔的登山很快就會耗盡他們的力氣,筋疲力竭的身體產生的熱量也會減少,就會使人更容易感到寒冷。
為了建立睡袋的溫度等級,商業(yè)生產前的睡袋原型都要做戶外測試,而測試者往往是經常在戶外生活的人,例如士兵,登山向導等,他們需要在野外環(huán)境中測試幾個星期,然后提供給廠商關于睡袋舒適溫度和極限溫度的意見。
對于睡袋生產廠商來說,測試睡袋需要溫度風速,濕度,風速,所穿衣服等條件,并且很難象登山家那樣去面對各種各樣的環(huán)境和氣候情況,一般的測試只能基于理想環(huán)境下一定溫度和濕度,但是測試的結果與實際使用情況大相徑庭。為了使測試結果更加接近真實使用環(huán)境,各個品牌紛紛建立氣候實驗室,在人造的環(huán)境中控制溫度,濕度,風速等物理條件,并在相對應的氣候下測試睡袋,由此得出比較合適真實使用情況的溫標系數(shù)。
隨著科技的進步,計算機以及各種探測手段不斷進步和完善,紅外熱成像系統(tǒng)也開始應用才睡袋測試中,根據(jù)紅外熱成像可以清晰判斷出人體在睡袋中的散熱情況,紅色區(qū)域表示散發(fā)出來的熱量比相應的藍色區(qū)域要多,睡袋設計也可以根絕測試結果作相應的改進。各大廠商還紛紛建立精確模擬人體的模型,阿爾派妮模仿不同性別,年齡,身體大小的人體,從溫度,濕度,新陳代謝散發(fā)熱量,人體表面積,表皮溫度等多方面進行全面的測試,更進一步精確測試睡袋使用溫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