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石灘的很多洞都是臨海而建,擊球時,海浪就沖打著崖壁,海鷗飛來飛去,海獅等動物就棲息其間,旁若無人。但是圓石灘以場地堅硬如石、變化多端而聞名,早上還有濃霧,接著便有強風攪局。所以有許多高爾夫球手公認這是很難破紀錄并且挑戰性很高的球場。
特點:美景與刺激同在
2000年的美國公開賽賽前兩周,志在奪冠的“老虎”伍茲不惜缺席PGA巡回賽,和他的教練哈蒙溜到圓石灘去研究果嶺。
那屆美國公開賽上,一般二十呎、三十呎的推桿,成績較好的人,都需要兩推或是三推,但有備而來的伍茲有一推的杰作。結果有人在揮出83桿爛成績后便棄賽,伍茲奪冠時領先了第二名15桿。
圓石灘的幾乎每一個洞都堪稱“簽名洞”,其中第4洞到第10洞沿懸崖而建,難度和風景同樣引人注目。長106碼的7號洞是巡回賽中短的三桿洞,18號洞是世界上的5桿洞之一,整個球道沿海岸線修建,球洞左側有壯麗的海景,但球道正中的大樹卻讓駐足于風景的你陷入困境。
17號洞更是引得各路高球豪杰競折腰。球道沿海而建,178碼,3桿洞。果嶺旁邊布滿了沙坑,尤其是左邊,只在右邊留下一個缺口,所以當旗桿插在果嶺左邊的時候(經常是在左邊),難度便會隨之增加。另外,還要注意海風,不時變化的海風,也是打好本洞需要注意的關鍵因素。
1964年,在AT&T職業/業余配對賽的第三輪,在17洞,阿諾•帕瑪把球開進了巖石中的一個淺水洼,大家以為帕瑪會被判拋球,但根據當地規則,該水洼屬于球場的一部分,因此帕瑪不得不就地擊球。這下可難倒了帕瑪,不過這也為圓石灘留下了難忘的一幕———帕瑪拿著球桿,像一只迷失了方向的羔羊,足足等了二十分鐘,才下手揮桿。后在這個3桿洞,他一共打了9桿。
這個經典球場的早設計者是業余賽冠軍杰克•尼維爾和道格拉斯•格蘭特,他們在1919年建設好圓石灘,球場經過不同時期略微的改動之后,已經讓人嘆為觀止。但圓石灘對完美的追求從未停止。
設計:冠軍大師級手筆
第一個重要變動就是對第18洞的加長。那是1922年,威廉•福勒將378碼的4桿洞改變為今天的548碼的5桿洞,這也讓它成為圓石灘的名洞之一。而第一洞變成今天的狗腿洞則是為了1929年美國業余錦標賽,當時球場的所有洞都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進,因為其它洞的變動,影響到第1洞的位置,所以第一洞后改成了今天的樣子。
不過的改動還是1998年對第5洞所作的改動,這次請來的則是與圓石灘頗有淵源的尼克勞斯 。該洞改建的海邊這塊地恰巧是圓石灘公司80年來一直垂涎的,所以說這一改建終完成了創始人塞繆爾•摩爾斯的心愿———也算是他的夢終圓了。
因此,圓石灘有句俗話這樣說:“如果你想暢游圓石灘,找輛球車;如果你想享受圓石灘,找個球童。”租用球童似乎成了一種必需———球童不僅幫助你挑戰圓石灘,也幫助你融入圓石灘。
2000年美國公開賽在圓石灘球場舉行之時,在573碼的第14洞,沒有哪個選手能夠2桿上果嶺,所以圓石灘的球童之間在這一洞有個近乎殘忍的不成文的賭局:如果你能在這一洞抓到本輪的第一個小鳥球,你就能贏得數百美元,甚至能夠免費打一場球。夠膽量的話,在揮桿前和球童打這個賭。
圓石灘的天氣是不可不提的一個方面,圓石灘的難度來自自然本身,而天氣就是人們對此唏噓不已的永恒話題。
天氣:惱人的克羅斯比作為典型的林克斯球場,AT&T圓石灘職業-業余配對賽自1947年便開始就為天氣所擾,這種天氣被人用創始人賓•克羅斯比的名字命名為“克羅斯比天氣”(Crosbyweather)。
結語:上面就是給大家介紹的一些關于高爾夫用品的方方面面的知識,如果你對高爾夫比較感興趣的話,那么對于他重要的伙伴,各種用品,自然也是不能忽視的,這篇文章就給大家相信介紹了一些,可以好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