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彎曲點的桿身擊出的球彈道低,準確度好;而低彎曲點的桿身彈道較高,距離更遠一些;選擇何種彎曲點的桿身應該根據(jù)選手各自的需要。
一般來說,中低差點的選手適用高、中彎曲點,高、中差點的選手適用于中、低彎曲點的桿身。
桿身受力時所產(chǎn)生的轉(zhuǎn)向變化被數(shù)值化后就是扭矩,簡稱為TQ。
對于揮桿速度較慢以及力量不足的選手來說,應選擇扭矩在5.0以上的,扭矩較大的桿身在擊球的瞬間。
桿面比較容易回轉(zhuǎn)過來,會有較明顯的“抽球”感覺,使揮桿動作更為流暢一些。
對于揮桿速度很快的選手,應選擇扭矩在4.0以下的,因為扭矩過大就意味著桿身的轉(zhuǎn)動較大,不易控制球的飛行方向。
但如果扭矩太小,會使桿身的舉(觸)動過于敏感,揮桿時給人感覺非常硬,節(jié)奏不好掌握,不但距離上會有損失,也會比較容易產(chǎn)生右曲球(因為球的左側(cè)旋較少)。
此外,碳桿身的制造在材料、工藝上也有多種多樣:如Honma的桿身中使用了鈦合金線。
還有FUJIKURA的SPEEDER桿身采用三軸編織方法。
其作用原理都是:從下桿到擊球這個過程中,桿身的彎曲能夠更快地恢復原狀,
一方面能夠使擊球的感觸更快地傳遞到手上,另一方面能夠增加揮桿速度,使球飛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