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對10%以上的燒傷或頭面部燒傷面積在5%以上者,要注意休克的防治。補液的量應使病兒平穩度過休克期為準。補液時不要集中輸入同一種液體,膠體、晶體、水分應相互間隔,均勻分開,嚴格根據尿量及心肺情況控制滴速。特別注意滴入水分時不要過快,以免發生肺水腫。
2)小兒燒傷休克期高熱、昏迷、抽搐常是嚴重休克或腦水腫的表現,要行緊急處理,需采取鎮靜止痙、降溫等措施,腦水腫者行脫水或用激素治療。
3)小兒創面處理,因小兒體溫易受環境因素影響,冬天可采用包扎療法,夏天以暴露療法為主。創面清創應輕柔。因小兒治療不配合,特別注意鎮靜止痛。對于深度創面,切痂范圍一次不宜過大,以防出血過多引起休克。一次手術時間以2小時為宜。
4)小兒燒傷感染的發生率及因感染死亡率較成人高,因此,要早期使用強有力的敏感的抗生素。對聽神經及腎毒性較大的抗生素應慎用。
1、沖”是指燒燙傷后立即脫離熱源,用流動的冷水沖洗傷面,降低傷面溫度,減輕高溫進一步滲透所造成的組織損傷加重。
2、“脫”是很多人都易忽視的。如果是被開水燙傷,衣服上仍然有較高的水溫,不脫去衣服,相當于沒有脫離熱源,仍然會加重傷情。所以邊沖邊脫是正確的處理方法。
3、“泡”是指脫下衣服后要繼續把傷口泡在冷水中。泡冷水可持續降溫,避免起泡或加重病情。如果出現小水泡,注意不要弄破,由醫生處理。
4、“包”就是包裹傷面,送醫院之前一定要包裹傷面,例如裹上一塊干凈的毛巾也可,切忌濫涂抹“藥膏”。
5、“送”就是指送醫就診,尋求醫生的救助。
專家特別強調,暖寶和熱水袋雖然溫度不高,但是極易出現低熱燙傷。低熱燙傷是指在50~60攝氏度左右的溫度下,局部作用時間過長,熱力慢慢滲透進軟組織而引起的燙傷。它表面看來燙傷似乎不重,但實際上往往較深,造成深部組織壞死,有的可深達骨質。
低熱燙傷通過局部換藥的方法是很難治愈的,大多數病人需要采用手術的方法才能治愈。
結語:兒童時期,是無憂無慮的時候,因為不知道那些會有潛在危險,所以也就會經常出現以外傷害,通過少年宮文的介紹,想必大家對于小兒燒傷怎么處理以及怎么預防小兒燒傷都有了更加深層次的認知了,以往以上文章可以幫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