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二胎政策放開了,但是養育孩子,還是以質量為先。無論家有一寶還是兩寶,都要講究“優生優育”。孩子的起跑線,不是學區房,不是培訓班,而是教育方法。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如何才能“優育”。
通常,我們認為一個孩子聰明,可能是看出他(她)伶牙俐齒、反應敏捷……其實,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共有八項智能,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沒有人是“全才”,但一定有那么一兩項比較突出,另外有一兩項是比較有潛力的。所以家長首先要做到不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因為這真的沒有可比性——遺傳基因不一樣、生長環境不一樣、教育方法不一樣。你能做的,就是找到自家孩子的優勢、發現他(她)的潛力、彌補他(她)的不足。
一、語言智能
不要以為小嬰兒不會說話就不用跟他(她)說話,嬰兒學習語言的能力是非常強的。對著孩子說話,應該從出生那天開始,甚至可以從胎教開始。說話的聲音要柔和、語速要緩慢、吐字要清晰。
方法
對于已經會說話的幼兒,是不是會說就行呢?我們完全可以進一步開發。比如:每天的親子閱讀后,你可以跟孩子分角色把故事再演一遍;或者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把故事再講一遍。再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玩猜字謎、出對聯的游戲……總之,要讓他(她)覺得,語言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保持運用語言的習慣。
二、數學邏輯智能
不要以為數學就是數字。孩子一歲以后,就可以數物品給他(她)看了,除此以外,還要讓他(她)分清高矮、長短、里外等概念,以及形狀、質地的辨別和分類。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千萬不要滿足于爬樓梯時,孩子能從1數到10,很多時候,那是背出來的,不是數出來的。
方法
可以先用撲克牌比數字大小,等孩子大一些了,再玩有規則的撲克游戲。還有各種棋類也是,先從飛行棋等簡單的開始,建立數和規則的概念。還可以讓孩子分發物品,一人一個,或一人兩個;用不同顏色的海洋球或是積木,讓每個家庭成員代表一種顏色、形狀或數量,讓孩子分類發給相應的人。
三、空間智能
分清各種線條,如粗線、細線、直線、波浪線等。這是一種感知空間,并能用自己的方法把它表現出來的一種能力。比如作畫、雕塑、攝影等。
方法
不要讓孩子過早地學習繪畫技巧,讓他(她)盡情地涂鴉吧。等孩子到了四、五歲的時候,可以教他(她)畫一些線條、著色的手法、空間的布局等。但是具體的技巧,還是等到六歲以后再專業學習。家長平時要多給孩子準備一些作畫的材料,用手、腳、肩等各個部位涂鴉,使之保持對線條和色彩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