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因為年齡的關系,身體素質常常會出現狀況,常常會有發熱發燒的情況,那么小兒發熱了作為家長的要怎么辦呢,小兒咳嗽又或者是小兒發燒,家長又如何是好呢,下面就讓我們一下學習一下吧。
小兒發熱是孩子一個比較常見的疾病癥狀,而有很多的父母卻沒有應對小兒發熱的常識,往往會將小事化大,后影響到孩子的病情。
小兒發熱容易與哪些混淆
1.感染性發熱
各種傳染病如細菌、病毒、真菌、螺旋體、瘧原蟲等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體溫中樞功能紊亂或各種原因引起的產熱過多、散熱減少,導致體溫升高超過正常范圍的情形。白細胞計數高于1.2x109/L,或低于0.5109/L。
2.不明原因發熱
廣義不明原因發熱的概念是指所有的不明原因的發熱者。但在臨床上還采用發熱的狹義概念, 即不明原因發熱。發熱持續3周以上,體溫在38.5℃以上,經詳細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和常規實驗室檢查仍不能明確診斷者。
3.中樞性發熱
中樞神經發熱主要就是因為神經系統發生病變導致身體的體溫失去控制導致的,在對其進行診斷之前應該排除其他的發熱原因。
顱內疾病伴有發熱時多為危重病例, 其中大部分患者的發熱是因顱內炎癥、肺內感染、泌尿系感染所致。對于難以解釋的中度體溫升高, 一時查不出感染源或感染的原因者, 不能輕易認為是中樞性發熱。
應反復尋找全身或局部性感染原因以除外之, 并注意有無藥物熱及其它發熱的原因。
4.持續性發熱
當口溫高于 37.3℃或肛溫高于 37.6℃,一日間的變化超過 1.2℃,即稱之為發熱。按照發熱的高低,可區分為下列幾種臨床分度:低熱 37.4℃~38℃ 中等度熱 38.1℃~39℃ 高熱 39.1℃~41℃ 超高熱 41℃以上,持續4周以上,為持續性發熱。
由于小兒的身體正在處于生長發育的一個階段,所以我們家長在處理孩子發熱的情況時候好是采用物理降溫的方法。
常見的降溫辦法
小兒發燒時所表現出來的征象,大一點的孩子,首先是感到發冷畏寒,身體發抖,皮膚先由蒼白而后臉面潮紅,口唇發紫,手腳冰冷;
同時感到頭痛或頭暈,不思飲食,全身倦怠,幼兒的脈搏隨發燒的高低而成正比例的增加,即每增加體溫1度,脈搏增加10次,呼吸也是一樣,發燒每高1度,呼吸增加2次。
發燒時血壓增高,基礎新陳代謝也必定會提高;發燒時出汗可能發生脫水的現象。因為發燒消耗熱量及食欲不振,小兒的體重多半會減輕,甚至有營養不良現象。
1.溫濕敷
用溫水敷也能幫助散熱,操作起來很簡單。
具體做法
準備好溫水,熱水溫度在30℃左右。
將寶寶的衣服解開,毛巾打濕,用溫水毛巾上下搓揉寶寶的身體。
十分鐘換一次毛巾。
2.冰敷
主要通過放在全身大血管處的冰與流動的血液進行熱交換傳導。同時它可以降低腦細胞耗氧量,延緩腦細胞損傷,并且有利于軀體微循環。
具體做法
在塑料袋內裝入剛從冰箱取出的自制冰塊,扎緊,套2-3層,防止漏出,然后在外面包上毛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