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燒須避開誤區
寶寶一發燒,很多家長就非常緊張,老擔心會燒壞寶寶的腦子。于是,捂厚衣被、敷濕毛巾、貼退熱貼……各種能想到的招兒都齊上陣,恨不得馬上就將寶寶的體溫降下來。有些家長甚至在體溫不到38.5℃就急著給孩子喂退燒藥,或到醫院急診直接要求醫生給孩子打退燒針,巴不得能達到立竿見影的退燒效果。
對此,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郭素華提醒說,發燒多數時候是身體調動免疫系統對抗病毒的過程。在這個對抗的過程中,處理得當,孩子的免疫力也能得到增強。普通的發燒通常是不會損傷孩子大腦的,相反,如果采用過激的方式來退燒,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以下四大誤區,家長在給孩子退燒時要盡量避免。
誤區一
里三層外三層“捂汗”退熱
“吃點藥,捂一會,等汗出來就不燒了。”不少家長遇到孩子發燒都會用“捂”這一招,一些人覺得孩子發燒同時還會伴有怕冷,因此拼命給孩子穿多點、蓋多點,里三層、外三層把孩子包裹得嚴嚴實實,只露出一個憋得紅彤彤的小臉蛋。
專家點評
其實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孩子發燒時,末梢循環變得較差,手腳摸起來可能會有些涼涼的,但這并不是因為孩子穿得不夠多。將孩子包得嚴嚴實實反而會影響到機體的散熱,使體溫上升甚至處于高熱狀態。在高熱時末梢血管可代償性擴張,使出汗增多,同時機體代謝亢進,耗氧量增加,易處于缺氧狀態,令寶寶身體更吃不消。
正確做法
當孩子發燒時,衣服不要穿得太緊太多、被子也不要蓋得太多太嚴,以保證其身體能充分散熱;與此同時,也要注意適當為寶寶手腳保暖。
誤區二
不能洗澡,只能冷水擦身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發燒了就不能洗澡,也有一些家長認為孩子發燒需要散熱,用冷水擦身可以幫助降溫。其實這兩種做法都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