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出門在外,想方便的時候通常會選擇去公廁,但是公廁的衛生我們不能保證,多數人上完廁所之后出來會用公廁的洗手液將手洗干凈,這樣做可取嗎?洗完手之后手上有水,用烘手機烘干一下,這樣做有不妥之處嗎?在上完廁所之后,我們怎樣保證手部的干凈衛生?
因為疫情的影響,多數公廁都會放置洗手液,很多朋友喜歡在洗手的時候用一下洗手液,希望能將手上的細菌清洗掉,但若洗手液中本身就含有大量病菌,洗手之后不僅不會讓手更干凈,相反,如果手上有傷口,還可造成傷口感染。有關部門對于公廁的洗手液進行過抽樣檢查,發現其中含有過量的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出現這種情況可能和產品不合格、反復灌裝或兌水有關。
1、兌水
有些公廁為了節省成本,會在洗手液中兌水,來延長洗手液的使用時間。兌了水的洗手液,抑菌效果會下降,水中也可含有多種病菌,從而導致洗手液中的病原體超出標準值。
2、反復灌裝
在灌裝的過程中,病原體很有可能進入洗手液中。而且洗手液中含有多種營養素,為病原體提供了營養,導致病原體數量超標。使用時間較長的洗手液還會出現油水脫離、起泡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