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們將小便發黃、口干舌燥、便秘等看做是一種上火表現。選擇喝涼茶、多喝水,但是這些方法只能起到一時的作用,不久后“又上火了”。
其實,有時候我們認為的上火只是一種體質問題。脾胃濕熱的表現常常被看做是上火,因為脾濕濕熱一般有以下四類表現。
第一,在胃腸道方面出現胃痛、腹脹、泛酸、胃里嘈雜,感覺像消化不良。
第二,在味覺方面表現分為口苦、口干、口中粘膩、舌苔厚,吃了甜的食物容易發生泛酸現象。
第三,在泌尿系統方面表現為大便不暢。
第四,在身體和精力方面表現為乏力、感覺身體重,身體容易肥胖、出油。
為什么出現脾胃濕熱的體質
其實人體健康的體質是平和體質,其他體質的出現與感受外邪、飲食、衰老、情緒有密切的關系。一般導致脾胃濕熱有三類原因。
第一,感受外邪
外界的潮濕、高溫、寒冷等都會影響我們的身體,脾胃濕熱容易發生在悶熱潮濕的夏季。
第二,由于不良的飲食習慣引起
吃得太飽、暴飲暴食、太多油膩食物、食物不干凈、飲食不規律、吃太多生冷食物等,這些飲食習慣都會傷害我們的脾胃,出現食滯、氣滯現象,終化熱為火,也就出現濕熱、上火問題。
第三,情緒問題
中醫說憂思傷脾,經常心情不好、憂慮、憂郁、壓力大,也會影響食欲,出現食欲不振。當然這也是脾胃受傷的表現。
脾胃濕熱怎么辦
中藥調理方法
1、二妙丸
二妙丸屬于中成藥,主要作用是燥濕、清熱。適合用于脾胃濕熱帶來的足心熱、膝蓋紅腫、白帶多、私密處潮濕等。
2、參苓白術丸
這同樣是中成藥,使用人參、茯苓、白術、山藥和蓮子等制成。適用于脾胃濕熱引起的乏力、飲食不振、大便溏稀等。
3、三仁湯
同樣屬于的中藥方劑,具有去濕、理氣、清熱的作用,適用于脾胃濕熱帶來的面色黃、胸悶、午后身體發熱、腸胃不適等。
飲食調理
1、紅豆薏仁湯
采用紅豆與薏仁1:1的比例煮粥,一般每天一碗,堅持三周左右,會有有所改善。
2、冬瓜綠豆湯
冬瓜有利濕、消腫作用,綠豆可清熱。
此外,脾胃濕熱還要注意少吃油膩、生冷食物、油炸、燒烤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