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我們即將迎來元宵佳節,那么元宵節的由來究竟是什么呢?元宵節的習俗又有哪些呢?我們又應該在元宵節吃什么才好呢?不要著急,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去文章中看一看我們到底一個i如何度過這個元宵節吧!
元宵節是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漢族傳統的元宵節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東漢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逐附會傳統文化把元宵節定為參佛的吉日良辰。
元宵節的習俗
送孩兒燈
送孩兒燈,簡稱送燈,又稱送花燈,是古老的漢族民俗文化。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種漢族傳統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陜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愿女兒孕期平安。
元宵佳節
元宵節是漢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漢族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后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漢族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后。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于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