⑶出血
顱內出血后纖維增生可引起腦積水,產傷后顱內出血吸收不良,也是新生兒腦積水的常見原因,且往往易被忽視。腦外傷后蛛網膜下腔出血致蛛網膜粘連而發生腦積水。
⑷腫瘤
顱內腫瘤可阻塞腦脊液循環通路的任何一部分,較多見于第四腦室附近,新生兒期難得遇見腫瘤,以后可發生神經膠質瘤,腦室脈絡叢乳頭狀瘤及室管膜瘤、神經母細胞瘤。
腦脊液分泌過多
先天性腦積水的病因學說較多,公認的學說則為側腦室脈絡叢增生,分泌旺盛,引起腦室脈絡叢分泌腦脊液功能紊亂,從而發生腦積水。
腦脊液吸收障礙
如胎兒期腦膜炎等所致腦脊液吸收障礙而發生腦積水。
病理及病理生理腦積水形成之后,腦脊液循環通路受阻而引起腦組織繼發性改變:其表現為腦室系統由于腦脊液的積聚而擴張,隨著腦室壁受牽拉,室管膜逐漸消失,腦室周圍呈星形細胞化或膠質疤痕形成。
腦室進一步擴大,可使腦脊液進入室周組織而引起白質水腫,這時即使行腦脊液分流術,使腦室恢復到正常大小,腦組織在組織學上的改變已不能恢復。若腦積水進一步發展,大腦皮層受壓變薄,則可繼發腦萎縮。
第三腦室的擴張可使下丘腦受壓而萎縮,中腦受壓則使眼球垂直運動發生障礙,出現臨床所見的“落日征” 。腦積水引起的顱內壓增高可使雙側橫竇受壓,使注入兩側頸內靜脈的血流受阻,因而可出現代償性頸外靜脈系統的血液回流增加,繼發頭皮靜脈怒張。
臨床表現典型癥狀為頭痛、嘔吐、視力模糊,視神經乳頭水腫,偶伴復視,眩暈及癲癇發作。有的患者脈搏變慢,血壓升高,呼吸紊亂,瞳孔改變;部分患者可有眼球運動障礙、錐體束征,肌張力改變及腦膜刺激征;有表現內脹綜合征,如嘔吐、便秘、胃腸道出血、神經源性肺水腫、尿崩癥、腦型鈉潴留及腦性耗鹽綜合癥。
嬰幼兒腦積水臨床特征
⑴頭圍增大
嬰兒出生后數周或數月內頭顱進行性增大,前囟也隨之擴大和膨隆。頭顱與軀干的生長比例失調,如頭顱過大過重而垂落在胸前,頭顱與臉面不相稱,頭大面小,前額突出,下頜尖細,顱骨菲薄,同時還伴有淺靜脈怒張,頭皮有光澤。
⑵前囟擴大、張力增高
豎抱患兒且安靜時,囟門仍呈膨隆狀而不凹陷,也看不到正常搏動時則表示顱內壓增高。嬰兒期顱內壓力增高的主要表現是嘔吐,由于嬰兒尚不會說話,常以抓頭、搖頭、哭叫等表示頭部的不適和疼痛,病情加重時可出現嗜睡或昏睡。
⑶破罐音
對腦積水患兒進行頭部叩診時(額顳頂葉交界處),其聲如同叩破罐或熟透的西瓜樣。
⑷落日目現象
腦積水的進一步發展,壓迫中腦頂蓋部或由于腦干的軸性移位,產生類似帕里諾(Parinaud)眼肌麻痹綜合征,即上凝視麻痹,使嬰兒的眼球不能上視,出現所謂的“落日目”征。
⑸頭顱透照性
重度腦積水若腦組織(皮質、白質)厚度不足1cm時,用強光手電筒直接接觸頭皮,如透照有亮度則為陽性,如正常腦組織則為陰性(無亮度)。
⑹視神經乳頭萎縮
嬰幼兒腦積水以原發性視神經萎縮較多見,即使有顱內壓增高也看不到視神經乳頭水腫。
⑺神經功能失調
第Ⅵ對顱神經的麻痹常使嬰兒的眼球不能外展。由于腦室系統的進行性擴大,使多數病例出現明顯的腦萎縮,早期尚能保持完善的神經功能,晚期則可出現錐體束征,痙攣性癱瘓,去大腦強直等,智力發展也明顯比同齡的正常嬰兒差。
結語:腦積水的癥狀比較多,嬰兒腦積水以原發性神經萎縮較為多見,腦積水破壞大腦組織的正常工作,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所以小編建議孕婦在孕前做好檢查,孕期一定要按照醫生囑咐,該做的檢查都做,可以避免腦積水嬰兒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