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窩子
冬季是鯽魚深藏少動少吃的時節,此時,它們所藏身的區域相對是固定的,不像其他季節那樣四處游動尋食。所以冬釣要想有好的收獲,首先,要努力選擇好釣點而不是指望用大量的餌料把遠處的魚誘來。就是說,如果找準了魚兒的聚集地,很少的窩料也能連續上魚,如果釣點選擇錯誤打再大的窩子也誘不來魚。
其次,冬釣即便找準了鯽魚聚居地也不應該打大窩子。因為冬季鯽魚活動量小食量也小,較大的窩子很可能造成鯽魚不集中到鉤邊吃食,光在窩邊吃誘餌就吃飽了而停口離開。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確定釣點選擇正確的前提下,控制誘餌的數量提高質量,以虛為主以實為輔,讓鯽魚進窩后短期內吃不飽又不舍離開,以餌料的氣溫刺激鯽魚的覓食欲望,增加吃釣的機率。
五、小釣組
鯽魚屬于小型魚類,一般吃餌很謹慎、矜持、文靜,再加上受冬季水溫的制約張口就更小動作也更輕。為了應對輕口提高靈敏度,配置的釣組應該小、輕、細為好,即:鉤要小、鉤條要細、要輕便于入口,浮漂要細短,材質好選用細身蘆葦11-13目底釣漂,這樣的浮漂靈敏度高,由于冬季鯽魚多藏于深水里,為了便于拋竿和快速到底,以2#-3浮漂為好,這個型號的浮漂既有一定的吃鉛量便于將釣線繃緊又不失靈敏度;如果用較小的1#浮漂,由于其漂身短小吃鉛量過底,稍有風力不利于拋投。所選的釣線要細、柔,細線反應的信號靈敏。這樣的小釣組靈敏度高釣鯽魚有很好的針對性。
六、小釣目
我們知道,釣目小于調目為靈敏,調目一定的情況下釣目的目數越小越靈敏,同等拉力情況下,反應在小釣目浮漂上的動靜大于大釣目。冬季低溫季節釣魚調漂一般都是調低目釣低目的多。這是因為,冬釣時一般都使用細紅蚯蚓、紅蟲或輕質的商品餌,這樣的餌料份量較輕,如果調高目會給找底帶來困難,而找底不準會影響垂釣效果。筆者此時一般調目不超過3目釣目常小于或等于3目,也要看當天魚口情況。釣底目時浮漂對鉤餌的向上牽引力相對較小,鯽魚在吸入餌料時能將餌料輕松入口。
七、小動作
冬季,受低水溫的影響,鯽魚在咬鉤時往往張不開嘴吸餌無力,反映在浮漂上,漂尾的起伏變化也非常小,有時只是三分之一目或一黑線的變化,你想象高溫季節那樣抓大的吃鉤動作幾乎是沒有的。所以,冬釣觀漂一定要善于抓小動作,浮漂梢有動作就要抬竿,否則酒會錯失良機。小動作還包含人為地逗魚小動作。鯽魚天生就有”吃活不吃死“的習性,特別是在冬季鯽魚多處于懶吃懶動的狀態下,更需要以”活“來刺激其覓食的天性。這里的”活“既包括蠕動的活蚯蚓、活紅蟲,也包括通過小幅度地拖竿提竿使餌料呈現出的動態逗魚開口。
冬季釣鯽魚的自制窩料配方
原料
丁香藥酒、藥米、香粉、腥粉、菜籽餅、紅糖、麥麩。
泡藥酒配藥米:把15~16粒丁香放在500毫升高度大曲酒里泡20天左右,即成藥酒。用藥酒拌小米或碎玉米即成藥米。把桂皮和白芷、山奈等量(總量自定)混合在一起,放在鍋里用文火炒一抄,碾成粉狀,即成香粉。
腥粉的制作
把小干魚或小干蝦放在鍋里用文火炒一炒,碾成粉狀即成腥粉。也可以把水蛭曬干碾成粉狀使用。把菜籽餅碾成高粱、小米大小顆粒,用文火炒熟備用。把麥麩用文火炒熟(切忌炒焦)晾涼備用。買來紅糖。
誘餌的配制
取碎菜籽餅、麥麩、藥米等量(總量自定)香粉(藥米的1/3)、腥粉(藥米的1/3),加一些紅糖,混合在一起,加適量的藥酒,反復攪勻,使其似成團狀,封12個小時即可用來打窩誘魚。打窩前,如料凝成團,可將其搓散后再打窩。打窩時可打重窩。
此誘餌具有很濃的香味和腥味,在溫度低的水里穿透力很強,對鯽魚有很強的誘力,保窩時間長,上魚率高。
結語:上面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關于冬釣鯽魚的七“小”技巧,冬季釣魚不僅需要技巧還需要經驗,想要提升釣魚水平還是需要多多的練習,希望小編這篇文章對大家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