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走罐療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扣上皮膚以后,用一只手或兩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下壓推出回拉時上提,推拉罐體在患者的皮膚上移動。可以向一個方向移動,也可以來回移動。這樣就治療了多個部位。走罐時應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及罐子口涂抹一些潤滑劑,如甘油、凡士林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時拉傷皮膚。
10、取罐的動作要領:一手將竹罐向側面隨和傾斜,一手,指端按壓皮膚,讓空氣經縫隙進入罐內,使罐與皮膚脫離,慢慢取下罐即可(取罐時不要轉動罐身和強行拉扯)。去罐時如果皮膚出現搔癢屬正常排毒現象,注意不要抓破皮膚,以免引起感染。
11、拔罐時間: 拔罐時間應根據年齡、體質、性別及病情輕重緩急而定留罐時間,一般拔罐時間為10至15分鐘,一般病情輕或有感覺障礙(如下肢麻木者)拔罐時間要短。病情重、病程長、病灶深及疼痛較劇者,拔罐時間可稍長,吸附力稍大。
12、注意事項。
1)拔罐時,室內需保持20℃以上的溫度。好在避風向陽處。
2)不要在過飽、過饑、過渴、醉酒等情況下用拔罐療法,拔罐前好排空大小便。
3)患者以俯臥位為主,充分露施術部位。
4)拔罐期間應密切觀察患才的反應,若出現頭暈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四肢發涼等癥狀,甚至血壓下降、呼吸因難等情況,應及時取下罐具,將患者仰臥位平放,墊高壯舉部,輕者可給予少量溫開水,重者針刺入中、合谷。
5)拔罐時間過長或吸力過大而出現水泡時,小的勿須處理,僅敷以消毒紗布,防止擦破即可??赏魁埬懽?,覆蓋紗布固不定期。如果水泡較大,可用注射器抽出泡內液體,然后用利凡諾紗布外敷固定。水泡較大時,用消毒針將水放出,涂以藥膏或藥水,或用消毒紗布包敷,以防感染。
6)走罐時要選擇適當體位和肌肉豐滿的部位。若體位不當、移動、骨胳凸凹不平,毛發較多的部位不易使用。
四、拔罐十忌
1、有心臟病、血液病、皮膚病、皮膚損傷、精神病或神經質的人,肺結核及各種傳染病,不宜拔罐。
2、嚴重貧血、白血病、血小板減少等血液性疾病。
3、骨折部位、靜脈曲張部位。
4、孕婦、月經期婦女、精神病人、肺結核活動期病人。
5、血壓過高病人。
6、重度心臟病病人。
7、六歲以下小孩。
8、過于瘦弱的人也不宜胡亂施穴或慎用拔罐療法。
9、頭部、心臟處更應慎用,不能什么傷痛都用火罐,外傷、內部肌肉撕裂等都不可用火罐。因為不對癥的拔罐雖然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卻會貽誤病情,可能帶來嚴重的后果。
10、皮膚過敏、潰爛部位、水腫部位。皮膚有破損,或患有易出血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紫癜風等)的病人也不適合使用拔罐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