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中,蕁麻疹也叫做風疹,還可以叫做風疹塊、風疙瘩。還因為它時隱時現被稱作隱疹。
蕁麻疹的發病很突然,可以持續數個月而且難以治愈,發病的年齡層不限,一般是在冬春的時候容易發病。
蕁麻疹皮膚疹塊大小、疏密不一,顏色或白或紅、瘙癢異常,皮損因搔抓而擴大增多,一天中可發生數次。若風疹發于咽喉部者,可引起呼吸困難,甚至造成窒息。
經臨床驗證,針灸治療慢性蕁麻疹可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增強免疫機制,使患者對致敏物質反應性降低,從而迅速緩解癥狀,避免口服藥物帶來的副作用,且復發率低。
臨床上可以采用拔罐來治療蕁麻疹,一般采取背腧穴梅花針叩刺拔罐,針刺血海、合谷、曲池、膈腧、三陰交等穴。
急性發作時,在神闕穴拔罐可迅速止癢退疹。如果是慢性患者的話,則是可以重用梅花針叩刺膀胱經背腧穴拔罐,隔日治療。
因為神闕穴、背腧穴與五臟六腑經絡氣血關系十分密切,是臟腑經絡之氣外露的重要門戶。
因此如果在神闕穴拔罐、背腧穴叩刺拔罐,可以起到一個調整臟腑、疏風通絡、祛風止癢、溫經散寒、活血化瘀作用,體現了中醫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治療原則。
蕁麻疹屬過敏性皮膚病,應尋找過敏原。大多患者為一種過敏原,少數患者為多種過敏原,多種過敏原者復發幾率較高,遠離過敏原可避免復發。
易過敏者平素應避免風寒、忌食過敏食物或藥物,便秘者應保持大便通暢。
科學拔罐注意五大事項
1.保暖
拔罐均要在脫衣服后才能操作,所以治療時應避免有風直吹,防止受涼,保持室內的溫度。
2.避免燙傷
引火物不要掉入罐中,更不要在罐口處灼燒,以免燙傷。
3.不宜部位
皮膚破損處、皮膚瘢痕處、皮膚有贅生物或骨突出處均不宜拔罐。另外,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瘢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
4.防止感染
起罐后,皮膚局部如出現潮紅、瘙癢,不可亂抓,經幾小時或數日后就可消散。如果出現水泡、水珠、出血點、淤血等,均屬正常治療反應。
水泡輕者只需防止擦破,待其自然吸收即可,水泡較大時,可在水泡根部用消毒針刺破放水,敷以消毒紗布以防感染。
5.拔罐時間
病情重、病位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時間宜長;病情輕、病位淺及麻痹性疾患,拔罐時間宜短。肌肉豐厚的部位,時間可略長;肌肉薄的部位,拔罐時間宜短。氣候寒冷時拔罐時間適當延長,天熱時相應縮短。
結語:通過上述的講解,大家應該知道了好多關于蕁麻疹治療的相關知識了吧,大家知道了不少治療蕁麻疹的方法了吧。蕁麻疹還是需要我們好好注意一下的,不然會很難受的,希望大家好好處理一下的,希望小編的介紹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