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心律失常
見于75%~95%患者,發生在起病的1~2周內,以24小時內多見,前壁心肌梗死易發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發生心率減慢、房室傳導阻滯。
8.心力衰竭
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初幾小時內易發生,也可在發病數日后發生,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發紺、煩躁等癥狀。
9. 低血壓、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時由于劇烈疼痛、惡心、嘔吐、出汗、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等可引起低血壓,大面積心肌梗死(梗死面積大于40%)時心排血量急劇減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收縮壓<80mmHg,面色蒼白,皮膚濕冷,煩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心率增快,尿量減少(<20ml/h)。
心肌梗死的危害
1、心功能不全
梗死區心肌收縮力喪失,引起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是患者死亡的常見原因,約占心肌梗死的60%。
2、急性心包炎
透壁性梗死,常在心肌梗死后發生漿液性或漿液纖維素性心包炎。約占心肌梗死的15%,常發生在MI后2~4天。
3、心律失常
此心肌梗死引起的并發癥,約占心肌梗死的75%~95%。心肌梗死累及傳導系統,引起傳導紊亂,有些可導致心臟急停、猝死。
4、心源性休克
此心肌梗死引起的并發癥約占心肌梗死的10%~20%。心肌梗死面積>40%時,心肌收縮力極度減弱,心輸出量顯著減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導致患者死亡。
胃炎的癥狀
(1)常見癥狀是上腹疼痛,85%左右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有此癥狀。
這些患者的上腹部疼痛多數無規律,疼痛多數與飲食無關(有的患者空腹舒適,飯后不舒)。疼痛一般為彌慢性上腹部灼痛、隱痛、脹痛等。常常因為吃了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癥狀加重,少數與氣候變化有關。
(2)腹脹,70%左右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有此癥狀。常常因為胃內潴留食物、排空延遲、消化不良所致。
(3)噯氣,約占50%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有此癥狀。患者胃內氣體增多,經食管排出,使上腹飽脹暫時緩解。因此很多患者感覺胃里面有氣,打嗝后舒服一些。
(4)反復出血也是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常見癥狀。出血原因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基礎上并發的一種胃粘膜急性炎癥改變。
(5)其他,食欲不振、反酸、惡心嘔吐、乏力、便秘或腹瀉等。
(6)檢查時有上腹壓痛,少數患者可有消瘦及貧血。
(7)胃脘飽滿:慢性胃炎其黏膜由于炎癥、水腫、充血等一系列病理改變,使受納、消磨、排空等功能受挫,這與現代醫學的胃腸動力障礙不謀而和。
故臨床多數患者胃脘飽滿,不知饑,不思食,食后脹重,噯氣多,大便干或少而不爽,緣由脾胃虛弱為本,濕盛或濕熱郁阻為標,或肝郁木壅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