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平陽秘即和諧
中醫治未病的思想也充分彰顯了這一理念。中醫學非常重視機體自身的“和諧觀”。《素問·至真要大論》強調:“謹察其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這個“平”就是陰平陽秘,就是“和諧”,就是機體內部的和諧。機體出現病態就是人體內部“不和諧”造成的結果。
有些人平素在工作緊張、壓力大、情緒不好、飲食不均衡、生活無規律等諸多因素影響下,導致不良因子(中醫所說的七情、內生五邪、飲食勞逸、痰濕瘀血等)在體內“膨脹”,致使臟腑功能失調。人體這個“壓力鍋”在無法承受過多的“氣壓”,或“減壓”的能力不足時,肯定得“炸鍋”。
比如情緒不好,氣郁化火;或恣食煎炸燒烤之垃圾食品,抑或是過食寒涼以及肥甘厚膩之品,礙脾生濕、濕蘊化火。火熱內蒸如燎原之勢,猶如火山噴發,引發痤瘡、高血壓、糖尿病之類的病變。而痰濕內停便是導致機體功能發生異常的“泥石流”,這種病理產物更是高血壓、高血脂的罪魁禍首。
機體出現“炸鍋”、“火山噴發”、“泥石流”等現象的根源不除,這個時候疾病自然就會發生。中醫把這個病理過程稱之為陰陽失調或臟腑功能失常,也就是機體出現了“不和諧”的狀態。
祛邪扶正疏導減壓
如何應對這個不和諧的狀態呢?那就是“調”,把“不和諧”狀態調整為“和諧”狀態。如何“調”呢?不是將不良因子導致的病變臟器拿掉,而是疏導或減壓。
當然,這里的病變主要指的是功能性的,那么,怎么疏導減壓呢?中醫積累了幾千年的臨床實踐技能和攻略,用天然藥物組成的方劑,通過祛寒解表、滲濕瀉熱、活血化瘀、理氣散結、化痰祛邪、益氣養血、滋陰溫陽、扶助正氣等方法凈化臟腑環境、協調臟腑關系。
或通過針灸、推拿、氣功、飲食、精神療法,疏通經絡,調節機體平衡,祛邪扶正,亦可充分發揮這一作用。這是從小處著眼解決現實存在的疾病狀態,展現中醫“和諧觀”在治病過程中獨特的優勢和魅力。
結語:看完這篇文章,相信大家對于秋季養生的相關內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除了這些知識之外,文中還給大家介紹了關于中醫養生的一些小知識,對于大家養生應該是比較有好處的,可以學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