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象棋規則
俗話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游戲亦是如此,試想一下,如實你與他人在玩一個沒有規則的游戲,那么如何判斷輸贏,又如何讓判斷雙方是否沒有錯誤呢?所以游戲有了規則才有了意義,中國象棋的規則又是怎樣的呢?
行棋規定
對局開始前,雙方棋子在棋盤上擺好。
對局時,由執紅棋的一方先走,雙方輪流走一步。
輪到走棋的一方,將某個棋子從一個交叉點走到另一個交叉點,或者吃掉對方的棋子而占領其交叉點,都算走了一著。
雙方各走一著,稱為一個回合。
走一著棋時,如果己方棋子能夠走到的位置有對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對方棋子吃掉而占領那個位置。
一方的棋子攻擊對方的帥(將),并在下一著要把它吃掉,稱為“照將”,或簡稱“將”。“照將”不必聲明。被“照將”的一方必須立即“應將”,即用自己的著法去化解被“將”的狀態。如果被“照將”而無法“應將”,就算被“將死”。
棋例細則
在任何情況下,均不許可單方面長將。
凡是走子前不存在捉,而走子后造成捉的(即從沒捉到捉),一律按捉處理。
凡走子后,預計下一著能在子力價值上構成得子者,均按捉處理。
凡用作為根的子捉吃對方的子,也按捉處理。
凡捉子兼具兌獻。送吃,也按捉處理。
凡是原來已經捉著子的子或相關子,走動后無新的捉子行為(即從捉到捉)均捉閑著處理。
凡形式上捉子,一旦吃子立即會被對方將死者,均閑著處理。
雙方均為禁止著法(不包括單方面長將),雙方不變作和。
其他棋子和帥(將)同時捉吃對方的棋子,均按捉處理。
過河兵(卒)子力價值浮動。
發生互打時,兵(卒)叫吃子均按捉處理。
凡走子兼具多種作用,從重定性。
占據防守要點,立即形成簡明和棋,附帶產生的捉士。相(象),按閑處理。
勝負規則
1、局中,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本方算輸,對方贏
己方的帥(將)被對方棋子將死或吃掉。
己方無子可走(被困斃)。
己方對對方“長將”或“長捉”
己方發出認輸請求;
有步時要求的,己方走棋超出步時限制。
有時間要求的,超過規定時間。
違反比賽規則。
2、現下列情況之一,為和棋
雙方均無可能取勝的簡單局勢。
一方提議作和,另一方表示同意。
雙方走棋出現循環反復三次,符合“棋例”中“不變作和”的有關規定。
符合自然限著的回合規定,即在連續60個回合中(也可根據比賽等級酌減),雙方都沒有吃過一個棋子。
下象棋好處
象棋是一種動腦筋的智力游戲,它能開發少兒的聰明才智,讓小朋友變得更加聰明。小朋友在學棋的過程中,認識了車、馬、炮等各種棋子,知道了下棋的口訣、名詞、術語,這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下棋時,小朋友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開動腦筋,認真思考,怎樣開局,怎樣吃子,怎樣捉住對方的將帥,可以幫助我們學會數學和計算,增強思考能力;老師講授的各種開局的布陣,中局的搏殺,殘局的變化,可以鍛煉我們的記憶力;象棋中各種技戰術的運用,選擇怎樣的走法,可以增強我們的判斷力;遇到難走的棋不慌張,臨危不亂,沉著應戰,耐心等待機會讓對方出錯,可以培養我們的意志力。
結語:對于中國象棋,無論你之前是否下過或者是否會玩,但是一定是看到過的也一定是有一點了解的??纯幢疚闹?,相信你對于它一定會有一個新的了解的,特別是它的起源于歷史發展。若是你不會玩,你不妨學一學,然后在休息的時候可以看看別人玩或是自己也練一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