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采用尿激酶頸動脈給藥治療腦梗塞,一般在發病24小時之內應用,由于采用頸動脈穿刺注藥,難度較大,必須在醫院應用。溶栓治療應早期應用的原因,是由于血栓形成的第1天內,富含水分,易溶解,這樣見效快,療程短,但要密切觀察病情,以免引起腦出血的嚴重后果。
4、高壓氧治療
經實踐證明對治療腦梗塞效果很好,可以大大降低腦梗塞的病殘率。宜于早期應用,每日一次,10次為1療程,每次吸氧時間90~110分鐘,必須在密閉加壓艙進行,受條件限制。
5、調節血壓,控制高血脂,高血糖目的是控制發病的危險因素。但血壓過高的不要降壓太快;血壓過低時適當給予提高。腦梗塞病人往往血糖高,對治療不利,必須積極控制。
6、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 及時吸痰,翻身拍背,活動肢體,預防肺炎和褥瘡發生。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患者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栓的發作呢,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栓的原因有很多種也很復雜,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吧。
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栓的發病原因
1.動脈粥樣硬化是本病基本病因,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常伴高血壓病,與動脈粥樣硬化互為因果,糖尿病和高脂血癥也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腦動脈粥樣硬化主要發生在管徑500μm以上的大動脈。
動脈粥樣硬化斑導致管腔狹窄和血栓形成,可見于頸內動脈和椎-基底動脈系統任何部位,多見于動脈分叉處,如頸總動脈與頸內、外動脈分叉處,大腦前、中動脈起始段,椎動脈在鎖骨下動脈的起始部,椎動脈進入顱內段,基底動脈起始段及分叉部。
此外,也包括動脈炎(如結締組織病和細菌、病毒、螺旋體感染等)及藥源性(如可卡因、安非他明)所致。紅細胞增多癥、血小板增多癥、血栓栓塞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彌漫性血管內凝血、鐮狀細胞貧血等血液系統疾病引起者少見;腦淀粉樣血管病、Moyamoya病、肌纖維發育不良和顱內外(頸動脈、顱內動脈和椎動脈)夾層動脈瘤等罕見。
2.某些腦梗死病例雖經影像學檢查證實,但很難找到確切病因,可能的病因包括腦血管痙攣、來源不明的微栓子、抗磷脂抗體綜合征、蛋白C和蛋白S異常、抗凝血酶Ⅲ缺乏、纖溶酶原激活物不全釋放伴發高凝狀態等。
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栓的發病機制
各種病因導致的腦動脈主干或皮質支動脈粥樣硬化,進而導致血管內膜增厚、管腔狹窄閉塞和血栓形成,腦組織局部供血動脈血流突然減少或停止,造成該血管供血區的腦組織缺血、缺氧。其結果是腦組織壞死、軟化,并伴有相應部位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如偏癱、失語等。
要想快速準確的治療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栓,那么就必須要做好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栓的檢查工作了,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如何檢查吧。
動脈粥樣硬化性腦血栓的檢查
一、實驗室檢查
1、腦脊液檢查
腰穿只在不能做CT檢查、臨床又難以區別腦梗死與腦出血時進行,通常腦壓及CSF常規正常。
2、血尿便常規及生化檢查
主要與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臟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