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作為一種電信息的時間標志,常和心音圖、超聲心動圖、阻抗血流圖等心功能測定以及其他心臟生理研究同步描記。
心電監護已廣泛應用于對危重病人的搶救、手術麻醉、用藥觀察、航天、體育等方面的各項工作,以及日益重要的健康體檢。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心電圖只是心臟激動的電子活動記錄,受著互相拮抗和個體差異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某些心臟病(如高血壓、肥厚性心臟病)早期階段心電圖可以正常,而偶發的早搏檢查中可能記錄不到,心電檢查不能直接反映心臟瓣膜活動,心音及心功能狀態,既使是慢性冠脈供血不足在平靜狀態下或不發病時心電圖也可以是正常的,需要進一步做其他檢查。
腹部B超檢查
腹部B超能迅速地檢查出肝臟、膽囊、膽管、脾臟、胰腺、腎臟、腎上腺、膀胱、前列腺等臟器的大小,形狀變化,是否處于正常位置,有無受到周圍腫瘤或臟器的壓迫,能確切地判定腹腔內腫物的部位以及與周圍臟器的關系,能準確地辨別出腫物是實質性的還是液體性囊腫、血腫及膿腫等;
根據腫塊的影像學特點,能對某些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的做出提示性鑒別診斷;B超能準確判斷腹腔內有無腹水,即使少量腹水用B超也可以測出;還可查出腹腔、盆腔內1cm以上腫大的淋巴結;可以觀察膽囊的收縮情況,作出膽囊功能的判斷。值得一提的是B超對于膽囊及膽道或泌尿系結石、黃疸性質的鑒別、實質性和囊性腫物的區分診斷率是很高的。
血常規檢查
血常規檢查是指血液細胞的計數及各類型的細胞的分類,它不包括血液生化,血清學等其他檢查,其檢查結果分為三部分,也就是三大系統:
通過RBC、HB檢查的判斷是否有貧血,并通過貧血三項指標(MCN、MCH、MCHC)來判斷貧血的類型,當然進一步確診需要鑒于骨髓相檢查。除了關于貧血的診斷,紅細胞增多可以提示紅細胞增多癥的診斷。
有WBC計數及各種白細胞分類。WBC升高主要見于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細菌感染,白細胞如過度的升高可見于白血病,其主要特征是血液中可見幼稚細胞。病毒感染白細胞一般來講是正常或降低,另外部分造血物質不足亦可導致白細胞減少。
血小板
血小板是血液凝固所必需的物質,血小板減少可以引起貧血,部分血小板降低可以是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早期表現。在這里系統指示的是血小板升高并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中老年人,意味著血液容易凝固,發生血栓的機會可能增加。
尿常規檢查
尿液檢查可以診斷泌尿系統疾病,如泌尿系統的感染、腫瘤、結石、血管病變,還可以協助診斷其他系統疾病,如糖尿病、急性胰腺炎、急性或慢性肝炎、急性或慢性溶血、多發性骨髓瘤、急性汞中毒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血液中脂類水平也隨著升高,血脂升高的直接后果就是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引起心腦血管病。因此在體檢中血脂檢測必不可少。
血糖
血糖過多可能是糖尿病,尤其是中老年人,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目前全世界的發病率是3-5%,我國的糖尿病病人已超過2000萬,也就是說每65個人中就有一個糖尿病人。血糖升高還可見于情緒激動、情緒緊張,慢性胰腺炎及甲亢、心梗等。如果空腹血糖升高還要進一步化驗餐后2小時血糖、糖耐量試驗、胰島素、胰島素抗體、C肽及糖化血紅蛋白。
肝功能
肝功能檢查是健康休檢項目中為廣泛的必查內容,無論是上幼兒園的孩子,還是上學、打工,無論是看病住院還是健康體檢均要檢查肝功,檢查肝功能狀態的項目很多,有肝臟合成功能、代謝與解毒功能,分泌與排泄功能及肝臟細胞損傷檢查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