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
“登山”是適合秋天的健身運動了。
詩圣杜甫于重陽節獨自登高望遠,寫下“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登高》。詩仙李白也有“攀崖歷萬重”的詩句。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更是膾炙人口。
可見古人就有秋季登山的習俗。自古以來登山就是重陽節的主要活動內容。初的登山運動可能與上古時“射禮”有關。這是當時人們為了安排好冬季生活,秋收之后還要上山采些野生食物或藥材,或狩獵。
登山有益于身心健康,可增強體質,提高肌肉的耐受力和神經系統的靈敏性。在登山的過程中,人體的心跳和血液循環加快,肺通氣量、肺活量明顯增加,內臟器官和身體的其他部位的功能會得到很好的鍛煉。此外,山林地帶空氣清新。大氣中的浮塵與污染物比平地少,而且負離子含量高,置身于這樣的環境中顯然是有利于健康的。登山運動還可以培養人的意志,陶冶情操。登上高峰,極目遠望,把壯麗的山河盡收眼底時,也讓人心情十分愉悅舒暢。
秋分的養生
南方的氣候由這節氣起才始入秋。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附向收斂、閉藏,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祖國醫學認為,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因此,秋季要特別重視保養內守之陰氣,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在精神養生方面,要看到秋季氣候漸轉干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人們的情緒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這時,人們應保持神志安寧,減緩秋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同時精神情緒上要看到積極的一面,那就是金秋季節時,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機,登山、慢跑、散步、打球、游泳、洗冷水浴;或練五禽戲,打太極拳、做八段錦、練健身操等。在進行“動功”鍛煉的同時,可配合“靜功”,如六字訣默念呼氣練功法、內氣功、意守功等,動靜結合,動則強身,靜則養身,則可達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秋天是腸道傳染病、瘧疾、乙腦的多發季節,也常引起許多舊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的復發,患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范,則會加重危險。
在飲食攝養上,因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盡量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同時秋燥津液易傷,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聲嘶、皮膚干裂、大便燥結等燥癥,宜多選用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淮山、秋梨、藕、柿子、芝麻、鴨肉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廣東民間歷來秋日多潤養的湯水,此時正是大有所用,如青蘿卜陳皮鴨湯、玉竹百合豬瘦肉湯、木瓜粟米花生生魚湯、沙田柚花豬肝湯、無花果白鯽湯、霸王花蜜棗豬月展湯等都是家庭養生之品。
秋分的到來表示著季節的轉變,在這季候互換的時候,一些易發病也在蠢蠢欲動。這個時候,很多媽媽都在為自己的寶寶擔心,因為寶寶的抵抗力本身就非常差,再加上換季的氣候不穩定,寶寶很容易就會被疾病纏身。下面是給各位媽媽整合了一些秋分節氣寶寶養生法,各位有寶寶的媽媽一定要認真閱讀哦。
衣法:給寶寶穿棉質衣服,確保干燥與透氣
這個季節給寶寶選擇服裝,主要的要選擇適合寶寶幼嫩皮膚的質地。好以棉質為主,可以提高舒適度和透氣性。棉質衣服可以吸汗,利于皮膚代謝。
在有空調的房間里,要給寶寶穿單層長袖衣褲。有些家長喜歡只給寶寶上身穿個小背心,其實這種“半裸”的方法既不利于吸汗也不衛生,讓小寶寶的會陰部失去了保護。
食法:飲食以清淡為主,確保新鮮及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