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拉納的研究被稱為“可靠的科學研究”,他的研究對象都是使用手機在10年至15年的人。庫拉納的一份報告指出,使用手機10年以上者患腦癌的危險增大一倍。法國政府因此警告人們不要使用手機,尤其是兒童。德國也建議民眾盡可能減少手機使用。同時歐洲環境署要求制造商減少手機的輻射。
以色列科學家研究聲稱,手提電話釋放的輻射在短短5分鐘便足以影響腦細胞分裂的情況,有可能觸發癌癥。
據報道,以色列魏茨曼科學學院的科學家在實驗室內讓人類和老鼠細胞接觸875兆赫的低量輻射,這個頻率與手機使用的相似,但實驗使用的輻射強度僅為手機的十分之一。研究員發現,細胞外信號調節激素(ERK12)在5分鐘后已經開始生成,ERK12能刺激細胞分裂與生長,如果身體不能阻止細胞在不恰當的部位過分生長和分裂,便會誘發癌病。
二、每天通話1小時將永久性耳聾
美國耳鼻喉學學會年度會議公布的新研究結果引起眾人關注:即使每天接聽手機僅1小時,也有可能造成聽力永久性損傷。在美國新公布的調查中,研究人員將100名年齡為18至25歲的手機使用者與50名不使用手機者進行對比實驗后發現,前一組人更加不易聽清某些詞匯。
研究顯示,連續4年以上每天接聽手機至少1小時的人辨別聲音更加困難。而右耳問題更加嚴重,因為大部分人接聽手機時使用右耳。
專家表示,一般來說,由于噪聲性耳聾傷害的多是人體的高頻聽力,和中音區關系不大,因此不會影響日常對話聽力。但這種耳聾一旦出現,將是不可逆轉的過程,甚至會惡化,有的人則可能因此在四五十歲就過早地出現老年性耳聾。
專家指出,造成手機一族出現耳疾的原因不僅是噪音。手機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電磁輻射,尤其是剛接通的一瞬間,對耳朵的輻射大。
電磁輻射的時間越長、音量越大,對耳朵的危害也越大,電磁波的輻射會造成短時間的耳鳴、耳悶、記憶力下降。而且,這種輻射不但對耳朵影響大,還可能造成神經衰弱、白內障、睪丸退化、身體疲勞、頭痛、免疫功能下降等問題。
三、頻繁接聽手機會導致白內障
過于頻繁接聽手機會導致白內障。浙江大學眼科研究所所長姚克教授首次用實驗證實:手機接聽中產生的電磁微波會損傷眼球的晶狀體,破壞細胞通訊連接功能。這項發現新近已發表在世界的眼科類雜志——《眼科視覺研究》上。這項發現同時質疑了國際現行的微波安全標準,目前國際輻射電磁波協會將可能重新制定微波輻射的安全標準。
姚克課題組的實驗得出論證:即使手機在國際輻射安全使用標準內,長時間使用仍然對眼睛等人體部位有損傷。這項實驗在浙江大學微波實驗室默默地進行了8年。實驗室里,一臺聯合國提供的微波發生器,不斷模擬著安全輻射標準下人們接聽手機的狀態。微波強度在安全標準狀態下,持續“接聽”兩小時后,晶狀體活體細胞樣本,無一幸免地遭到了損傷,顯微鏡下,它們的細胞通訊連接功能的基因都產生了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