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規劃與空間設計原則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規劃與布局。務必使球場的平面規劃滿足所在地的各條件及球場的多功能使用要求,地形的改造是必要的,保證有優美的景觀與良好的排水與理水。
球場建設的分期實施,遠近結合,以近為主。分期建設合理性與經濟建設的可行性分析必須到位和有明確的規定。
球場的規劃設計,既要滿足打球、游憩等多方面功能要求,也要考慮持續發展與多層次的應時之需。
球場空間設計必須與平面規劃、地形改造、豎向規劃設計、道路設計、生態綠地設計、理水與給排水線等綜合設計,進行空間形態分析規劃、多視角控制空間設計。
球場內交通路線與道路系統,應內外分流,即游憩服務與內務后勤路線不重復交叉。
地下管線和電纜規劃布局應統一共建,應進行管線綜合規劃,修建管線合一的共用的地下工程。
常規要求與一般模式
標準高爾夫球場,一般布置18個球洞(穴)。并分為外環和內環
每個球穴由發球區之球座、球道(又稱通道)和果嶺草坪三部分組成。
18個球穴,總長度要控制在6002~6400m。打球時常規第一盤打二洞,第四盤打五洞,第五盤打二洞,每次內外各打36盤,共打72盤,來定勝負。
球場規劃與面積
規劃18個球穴球場面積50~75ha;規劃9個球穴球場面積20~30ha;地形起伏變化較大或河流、池塘水面較多基地,則需乘上地形系數1.3~1.7。
球穴布置
標準高爾夫球場18個球穴應依次順序布置,打球時分別按內外穴各自打一圈循環球稱中為內環與外環。因此,第一穴與第十穴、第九穴與第十穴、第九穴與第十八穴的發球區和球穴,均應布置在俱樂部會館的入口附近,以便球員能就近更衣休息及補充飲料食品。
球穴可根據實際地形順序往返,首尾相接,循環布置,或環境穿插,趣味布局。同時注意安排擊球的方向、朝向,避免對光眩目。
球道設計
長度布局在100碼(91.4m)~600(550m)之間,可根據實際需要調節長短。
球道是從發球穴之間的一段緣地,球道寬60碼(≈55m)。球道兩側,設計經驗表明,一般可利用原有自然起伏之地形,附加設置一組防止打球超越界外的障礙物,即可種植喬木或喬灌木樹叢以至綴土堆疊小丘。
果嶺草坪全稱為球穴綠地
以上敘述的是高爾夫球在球掉下來之后平面進入洞口的距離,畫出來形狀好似橢圓,面積大約500到1000平米,球洞在中間很小的地方,綠色的地必須有一定彈性,上面的綠草長度要大于10毫米。球洞四周是盆地一樣的地方,可以讓球在打出去后可以很好的進入洞內。
結語:高爾夫球在中國的發展現在僅僅限于那一群人,消費相對比較高,而且對于高爾夫球場的要求更加的苛刻。綠油油的草坪,看上去是非常的漂亮,但是其中的維護費就不是一筆小數目。中國要想推廣高爾夫球運動還是需要做出巨大的努力,重要的還是提升人均經濟的收入,老百姓手里都有錢了,自然就喜歡去享受或者常識高消費的運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