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會陰疝系因盆底肌薄弱、張力降低,加之多次妊娠分娩、盆腔腫瘤等引起盆腔壓力增高等因素而誘發。
二、發病機制
根據疝與會陰橫肌的關系分為前會陰疝和后會陰疝。
1.前會陰疝
疝囊穿過肛提肌而從會陰橫肌前面的尿生殖膈膜中突出。該疝幾乎只見于女性,由于疝出現的部位不同,又可分為陰部疝、陰道疝、陰唇疝,疝內容物可以是小腸或乙狀結腸,通常還有一部分膀胱。幾乎全都可以復位。
2.后會陰疝
在男性患者中,疝囊會隨著直腸,在直腸和膀胱之間往下移動,從而有可能會出現在會陰部緊靠中縫或者坐骨直腸窩的部位。
在女性,疝從提肛肌裂孔或提肛肌與尾骨肌之間脫出,可出現于坐骨直腸窩,并可繼續下延而在臀大肌的下緣膨出。
因此,應與坐骨疝相鑒別。病人站立時疝增大,若合并妊娠可引起難產。后會陰疝比前者少見,男女均可發生,但女性遠多于男性。
會陰疝的治療
手術修補是惟一有效的治療方法,手術方法包括傳統經會陰、經腹及兩者結合途徑的修補手術,以及腹腔鏡會陰疝修補手術。應根據患者年齡、健康狀況、性活動要求,以及醫院的設備和技術條件等來決定手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