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為何說冷水洗腳易患關節炎呢
腳部是血管分支的末梢部位,脂肪層薄,保溫性差,腳底皮膚溫度是全身溫度低的部位。夏季,不少人鍛煉后出汗多,此時突然用涼水洗腳,會使已經擴張的毛孔驟然關閉阻塞,加上鍛煉后肌肉疲勞、緊張度增加,受到冷刺激后,就會引發抽筋。
如果長期這樣做不但會使腳受涼遇寒,時間長了還會導致排汗機能障礙。此外,突然刺激還會使正常運轉的血管劇烈收縮,可能導致血管舒張功能失調,誘發肢端動脈痙攣,從而誘發一系列疾病,如紅斑性肢痛、關節炎和風濕病等。
此外,專家建議,夏季不能為一時痛快而忽略腳部的重要性,保護腳部好的做法是每晚臨睡前用溫水洗腳,水溫以稍高于體溫為佳,水量以齊踝關節為佳。
這樣可清除足部皮膚新陳代謝和細菌分解的酸性產物,減輕肌肉疲勞、酸脹等感覺。溫水洗腳產生的刺激還可使所有的穴位都承受到熱力,消除足部淤塞,從而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預防關節炎的發生!
進行冷水浴鍛煉貴在持之以恒,并且必須注意下列問題
1、在冷水浴前做好準備動作:可進行體操、打拳、跑步等活動,以便使身體適應接受外來的冷水刺激,避免發生小腿肌肉抽筋或腹部疼痛。
2、循序漸進地進行冷水浴:使身體逐漸適應和耐受。方法是從夏季開始洗冷水浴,入冬后用冷水擦身、冷水洗浴甚至開始冬浴。一般在早操之后,先用毛巾快速摩擦全身1-2分鐘,隨后用水沖洗或淋浴。水溫從30攝氏度開始逐漸降低至15攝氏度,每次淋浴在3-4分鐘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