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水溫越燙越好 時間越久越好
沐足不是簡單的“熱水泡腳”,水溫要有所控制,一般維持在38℃至43℃為宜。這是因為,一方面,水溫太高,導致雙腳血管過度擴張,人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易引起心、腦、腎臟等器官供血不足,尤其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水溫太高,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質層干燥甚至皸裂。
如果是正在處于發育期的小孩子就好不要用太熱的水來泡腳了,這樣會使會使足底韌帶因受熱而變形、松弛,不利于足弓發育,日久容易誘發扁平足。
對皮膚溫度感覺減退者,如糖尿病導致神經病變的患者更要注意,由于對外界刺激不敏感,容易引起燙傷。因此,好使用有溫度控制的沐足器具以防燙傷。
足浴時間也不宜過久。很多人喜歡從水很燙一直泡到水全涼了,這是錯誤的做法。足浴一般以20至30分鐘為宜,次數每天1至2次足矣,水量以淹沒腳踝為宜。
誤區二,一邊足浴一邊吃東西
時下很多足浴城都提供零食、水果等餐點服務,讓客人邊沐足邊吃,其實此舉不利健康。
飽食后,人體內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后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缺乏。因此,好飯后1小時后再沐足。
此外,沐足時不宜用力搓擦皮膚,應避風直吹。皮膚病患者采用藥物熏蒸可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必須征求醫囑,且不可去公共場所沐足,好在家自己單獨用一個桶泡。
擴展閱讀
防感冒足浴方三則
1.桂枝20克,川椒、紅花、艾葉各10克。放入藥罐中,加水800~1000毫升,煎取400~600毫升,去渣取汁備用。每晚臨睡前置溫水適量,兌入藥汁約100~200毫升,將雙足浸入水中。每晚1次,連續使用1~2個月。
2.桂枝20克,麻黃、羌活、獨活各15克,紅花、細辛、艾葉各10克。放入藥罐中,加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后,煮沸后倒入浴盆中,兌入溫水適量,將雙足浸入。每晚1次,每劑可用3天,連續使用1~2個月。
3.威靈仙、伸筋草各20克,當歸15克,食鹽25克。放入藥罐中,加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后,煮沸后倒入浴盆中,兌入溫水適量,將雙足浸入。每晚1次,每劑可用3天,連續使用1~2個月。
總結:看完上面這篇文章,現在大家知道泡腳的好處有哪些了吧。木桶是泡腳好的桶,而且木桶的保溫性能比較好,很適合泡腳。泡腳的藥材也是需要根據不同的人的體質來選擇不同的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