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皮膚是人體的器官之一,有屏障和吸收、分泌與排泄、體溫調節(jié)、感覺、呼吸等作用。由于它本身就能夠吸收藥物,如借助熱水,則更利于藥效在人體發(fā)揮作用。
第二的原因是腳是人體大多數經脈匯聚的地方,可以通過腳來看出自己身體那邊器官出了問題。
通過中藥浸泡,刺激這些穴位,就可以調節(jié)經絡、疏通氣血、調整臟腑功能,從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故有人說“天天泡足,等于吃藥”。
一般來說,有慢性病的老人更適合于采用中藥足浴。如高血壓的頭痛眩暈、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中風后遺癥、慢性前列腺炎、慢性脈管炎、更年期綜合征、風濕性關節(jié)炎、慢性腸炎、神經官能癥、凍瘡、皸裂等多種疾病癥狀都可以通過這種泡腳方式得到緩解。
泡腳時,可以加一些中藥,如:“利足牌泡腳片”、“竺爽抑菌洗腳液”等含有紅松精華素,苦參、,五味子、老姜、丹參黨參、北芪,百部,蛇床子,紅花,薄荷等純中藥的產品。
對祛腳氣、改善睡眠、風濕關節(jié)痛、改善疲勞、改善血液循環(huán)、頭昏眼花,心悸失眠,眼目干澀,腰膝酸軟,大便秘結者,有療效。
如因高血壓常出現頭痛眩暈感,可加夏枯草、桑葉、菊花、鉤藤等;腰腿冷痛的,可加威靈仙、當歸、桂枝、川芎等;凍瘡加當歸、桂枝、生姜、麻黃等;皸裂則可加白芨、甘草、地骨皮、劉寄奴等。
中藥足浴的注意點
1.藥物需在煎好后,加入熱水中,為防燙傷皮膚,溫度應以42―45攝氏度,時間以半小時為宜。
2.為了保持水溫的恒定,好是使用木桶來泡腳,金屬桶容易和藥物產生反應,還有可能會起到反作用。
3.飯后不宜馬上足浴,易影響消化。
4.對藥物過敏者不宜。
5.有足癬者宜單獨使用浴具。
6.中藥足浴經皮膚吸收的藥物畢竟有限,且吸收速度慢,只能用于疾病的輔助治療,病情重者一定要去醫(y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