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于你來說是不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感覺很是高深莫測。想要親近卻讓人肅然起敬,想學卻不知從何學起。其實想學氣功也不難,你就跟隨小編去了解一下氣功入門的知識,小編告訴你怎么樣練氣功。后小編悄悄告訴你氣功對養生也極有益處哦!
氣功入門
1.掌握練氣功的三要素:調息、調身、調心
(1)調心,就是自覺控制意識活動,這是氣功鍛煉的中心環節。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清心寡欲,排除雜念,達到入靜狀態。難以入靜是初練氣功的一大障礙,由于入靜與練功效果有關,所以初學者往往求靜心切,這反生急躁,越練越煩,更難入靜。
什么是入境呢?入境就是通過意守摒棄心中的雜念,讓思想放空,讓身體放空,整個人清明透徹毫無雜念,悠閑自得。
意守,就是把注意力集中于體內某一定部位或某種活動,或意想某種對身體有益的事情。常用的意守方法是用呼吸結合意守丹田。
丹田,是指臍下一寸半的氣海穴,它不是一個點或一個面,而是一個球體。呼吸與意守丹田結合,叫做氣貫丹田。氣貫丹田的一般方法是:進行腹式呼吸,即吸氣時膈肌下降,腹壓增加,使小腹外鼓,好像氣經肺吸入丹田;呼氣時小腹回縮,好像氣從小腹經肺呼出。
(2) 調息,放下心中雜念,輕松的呼吸,讓呼吸變成一種享受。呼吸要均勻,細密,寧靜,悠長,閉上眼睛,仿佛整個人遨游于空際。
初練時,務必自然,不可勉強,慢慢做到從有聲到無聲,由短促到深長。好是練“氣貫丹田”法,至于“大周天”、“小周天”的運氣方法,待有一定功力后再去逐步學習。
運氣是指通過深長呼吸和停閉呼吸,以意領氣,打通經脈,意隨氣行,運行周天。這在古代也稱“閉氣”、“引氣”、“行氣”、“運氣”等。若運氣攻患處,給自己治病稱“行氣”;若運氣外出,發氣給他人治病,則稱“布氣”。
(3) 調身就是自覺控制身體的姿勢和動作。調身一般分“行、立、坐、臥、做”。這五種情況都必須與調心和調息配合進行。調身的總要求是寬衣解帶,舒適自然,不拘形式.
行,行要不急不忙,端正身姿,兩眼直視注意道路,同時要保持呼吸與步履一致。
立,兩足平行與肩同寬,雙膝微屈,軀干平直,含胸收腹,兩臂向前半舉,屈肘屈腕如抱球狀,兩目半閉凝視鼻端,然后調息,意守丹田,如“三圓式站樁”。
坐,有自由式和盤膝式兩種
自由式,選適當高度之椅、凳或床,雙腳踏地而坐,雙腿分開與肩同寬,雙手仰掌疊放一起置于小腹前,目半睜,視鼻端,或雙手合掌如佛,目半睜視指端
盤膝坐,有單盤膝、雙盤膝和自然盤膝。單盤膝是將一側小腿放另一小腿上面;雙盤膝是先將右小腿放在左小腿上面,再把左小腿搬起放在右小腿上面,兩小腿交叉,兩足底朝天放在大腿上;自然盤膝是兩小腿自然交叉成八字形,兩足壓在大腿下。上身姿勢皆同自由式。行功應備軟墊,兩腿發麻時,可行自我按摩后收功。
臥,適于病弱或失眠者,可于睡前行此功。以右側臥位為佳,頭稍向前。下面的一只手自然屈肘放枕前,手心向上,上面一只手自然放在大腿上、手心向下,或放丹田處,手心按腹。腿的姿勢是,下面的自然伸直或略屈,上面的屈膝120°放另一腿上面。
做,有兩個含意:其一是指日常勞作時,根據工作的性質,采取合理的不易疲勞姿勢,配合意守丹田和腹式呼吸,其精神實質是時時處處都意守丹田練氣功;其二是指導引、太極拳等各家各派的動功功法,其姿勢動作五花八門,學者應選其一種,認真練習??傊?,調身即調整形體,使自己的身體符合練功姿勢、形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