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的條件下基因也可以從原來的存在形式突然改變成另一種新的存在形式,就是在一個位點上,突然出現了一個新基因,代替了原有基因,這個基因叫做突變基因。
于是后代的表現中也就突然地出現祖先從未有的新性狀。
堿基置換突變
指DNA分子中一個堿基對被另一個不同的堿基對取代所引起的突變,也稱為點突變(point mutation)。點突變分轉換和顛換兩種形式。如果一種嘌呤被另一種嘌呤取代或一種嘧啶被另一種嘧啶取代則稱為轉換(transitioBU誘發的突變n)。
嘌呤取代嘧啶或嘧啶取代嘌呤的突變則稱為顛換(transversion)。由于DNA分子中有四種堿基,故可能出現4種轉換和8種顛換。在自然發生的突變中,轉換多于顛換。
堿基對的轉換可由堿基類似物的摻入造成。例如,5-溴尿嘧啶(5-bromouracil,BU)是一種與胸腺嘧啶類似的化合物,具有酮式和烯醇式兩種結構,且兩者可以互變,一般酮式較易變為烯醇式。
當DNA復制 時,酮式BU代替了T,使A-T堿基對變為A-BU;第二次復制時,烯醇式BU能和G配對,故出現G-BU堿基對;第三次復制時,G和C配對,從而出現G-C堿基對,這樣,原來的A-T堿基對就變成G-C堿基對(見左圖)。
亞硝胺誘發的突變堿基對的轉換也可由一些化學誘變劑誘變所致。例如,亞硝酸類能使胞嘧啶(C)氧化脫氨變成尿嘧啶(U),在下一 次復制中,U不與G配對,而與A配對;復制結果C-G變為T-A。
又如,烷化劑中的芥子氣和硫酸二乙酯可使G發生乙基化,成為烷基化鳥嘌呤(mG),結果,mG不與C配對,而與T配對,經過復制,G-C變為A-T。
移碼突變
指DNA片段中某一位點插入或丟失一個或幾個(非3或3的倍數)堿基對時,造成插入或丟失位點以后的一系列編碼順序發生錯位的一種突變。
它可引起該位點以后的遺傳信息都出現異常。發生了移碼突變的基因在表達時可使組成多肽鏈的氨基酸序列發生改變,從而嚴重影響蛋白質或酶的結構與功能。
吖啶類誘變劑如原黃素、吖黃素、吖啶橙等由于分子比較扁平,能插入到DNA分子的相鄰堿基對之間。
如在DNA復制前插入,會造成1個堿基對的插入;若在復制過程中插入,則會造成1個堿基對的缺失,兩者的結果都引起移碼突變,也是基因突變的一種。
缺失突變
基因也可以因為較長片段的DNA的缺失而發生突變。缺失的范圍如果包括兩個基因,那么就好象兩個基因同時發生突變,因此又稱為多位點突變。
由缺失造成的突變不會發生回復突變。所以嚴格地講,缺失應屬于染色體畸變。
結語:看了小編上文的介紹,您應該已經對基因造成他吝嗇有所了解了吧。也應該已經知道百歲老人血液有數百基因突變了吧,是不是迫不及待想把這個消息分享給身邊的小伙伴們呢?那還等什么,趕快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