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類疾病是常見病,例如心臟病、糖尿病、多種癌癥等,是多種基因和多種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基因是人類遺傳信息的化學載體,決定我們與前輩的相似和不相似之處。在基因“工作”正常的時候,我們的身體能夠發育正常,功能正常。
如果一個基因不正常,甚至基因中一個非常小的片斷不正常,則可以引起發育異常、疾病,甚至死亡。
健康的身體依賴身體不斷的更新,保證蛋白質數量和質量的正常,這些蛋白質互相配合保證身體各種功能的正常執行。每一種蛋白質都是一種相應的基因的產物。
基因可以發生變化,有些變化不引起蛋白質數量或質量的改變,有些則引起。基因的這種改變叫做基因突變。
蛋白質在數量或質量上發生變化,會引起身體功能的不正常以致造成疾病。
基因檢測與常規體檢的區別
疾病易感基因檢測與常規體檢都能起到預防的作用,但二者反映的是不同的階段。
一種疾病從開始到發病要經歷很長的時間。基因檢測是人在沒發病時,預防將來會發生什么疾病,屬于檢測的第一階段;而常規檢測是發生疾病后,疾病到達什么程度。
如:早期、中期等等,這屬于檢測的第二個階段,是臨床醫學的范疇。
所以說,基因檢測是主動預防疾病的發生,而傳統的體檢手段則無法起到這樣的預防作用。
傳統體檢主要針對人體已經出現的臨床病變進行診斷和檢查,它的主要任務是配合疾病的治療,無法在病變之前預知,下更多、更深的結論。也就是說,在疾病的預防上,傳統體檢十分的被動和滯后。
現實中很多疾病并無明顯征兆,而一旦發病,現代醫學往往束手無策,患者及其家人就可能一生痛苦和麻煩。
結語:看了小編上文的介紹,你應該已經知道了專家稱在未來的新生兒將會有“基因身份證”了吧,你也應該知道基因檢測技術了吧,是不是很不可思議呢?那小編希望您可以把今天學到的知識分享給身邊的親朋好友們哦。